复旦发布评估报告:医患沟通自评"罗生门"怎么破

《复旦发布评估报告:医患沟通自评"罗生门"怎么破》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原标题:复旦发布评估报告:医患沟通自评“罗生门”怎么破?





东方网4月14日消息: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发布《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力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医患双方沟通意愿都很高,双方具有有效沟通意愿基础;不过,医患双方都认为自己在沟通中,比对方做得更好,更得体尊重、更懂得关怀。如何破解这一“罗生门”?专家认为,了解患者需求、传递给医生,方可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模式。





医患彼此信任度高、沟通意愿强





此次评估报告以丁香园在线平台数据库中的临床医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在线调研,共回收医生样本735份,患者样本501份。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王帆介绍,研究采用测量工具国际通用的“医患沟通力量表”,量表从医生、患者两方的角度,从医患自评、互评的方法,探讨“医生眼中的医生、患者沟通力”,以及“患者眼中的患者、医生沟通力”。





报告显示,国内医患对彼此信任度都较高,双方具有提升沟通的信任基础。其中,医生对患者信任的占比75.6%,高度信任占比14.1%,信任度一般占比20.3%,总体不信任占比4.1%。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占比72.8%,高度信任占比15.6%,信任度一般占比19.8%,总体不信任占比7.4%。





医患对彼此的沟通意愿也较高。医生愿意与患者主动沟通的占比90.7%,高度愿意沟通占比28.2%,沟通意愿一般的占比6.7%,总体不愿沟通的占比2.6%。患者对医生愿意主动沟通的占比91.6%,高度愿意沟通占比44.1%,沟通意愿一般的占比5.0%,总体不愿沟通的占比3.4%。





医患均认为自己在沟通中比对方做得好





报告发现,95%的医生认为,能与患者很好沟通是核心专业能力,79.2%对自己与患者很好沟通有信心,20.8%表示沟通信心一般或不足。医生自我认为,在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所不足,职称较高的医生,对自我评分相对高一点。医生自评的分数高于医生对患者沟通能力,专家解释,这体现出医患沟通力评价中,医生的自我肯定或第一人效果特征。





有意思的是,患者自评发现,患者在提供病情信息、社会情感方面做得最好,主动向医生提问获取诊疗信息方面最弱。患者自评也比医生评价患者沟通能力分数高,同样显示出自我肯定。





王帆对此解释,报告揭示医患双方都认为自己在沟通中比对方做得更好,更得体尊重、更懂得关怀;但显然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这也反映了当下医患双方对社会情感表达概念的认识、理解不一致。专家认为,有必要了解患者眼中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得体,将理念传递给医生,才能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模式。





特定场所强化患者教育可提升沟通效率





报告还显示,医生认为医患中的不好体验,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而更多的是医生和家属的沟通冲突。一些特定场所易发生医患沟通障碍:患者在住院场所、患者对知识方面质疑医生、讨论抗生素使用及危害,面对儿童、老年人群体沟通……





专家认为,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患者教育工作,除了对于疾病的患者教育,还应当在住院病房、儿科、老年病患集中的科室,增加对于患者情绪管理的患者教育;医院也可以同时设置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岗位,对重点沟通领域加强医患沟通的服务支持,以此让医患彼此沟通更加顺畅、医患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