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编者按

4月3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就《语文报》编校零差错受到总局表扬,刊登了专题报道。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不久前,很多媒体人的朋友圈被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结果“刷屏”,一时间,“你家编校质量排第几”成为媒体人的热议话题。那么,这份抽查结果是怎样出炉的?抽查中发现的常见错误有哪些?从结果中又应有哪些反思?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方法 

抽查结果是这样得出的

此次抽查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履行对出版物内容质量进行监管的法定职责而进行的。2017年,质检中心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委托进行了两批报刊的编校质量抽查:第一批对116种党报、行业专业报、晚报都市报,130种学术期刊、行业期刊、大众类期刊进行抽查,这些重点报刊涵盖了综合、大众服务、行业专业、学术等不同类型,其中部分报刊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第二批则是为配合2017年“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活动,对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的174种少儿类报刊(报纸29种、期刊145种)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

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公平公正,抽查的报纸样本原则上选择的是同一天出版的报纸,期刊也选择了同月出版的期刊进行检查,所有版面内容,包括广告的编校质量也在检查范围之内。检查过程按照“三审、三核、一反馈”的工作程序,即每一份受检报刊会经过3位不同专家进行初审、复审、终审3次审读和初核、复核、终核3遍核对。按照报纸差错率不超过3/10000、期刊差错率不超过2/10000的合格标准,对质量不合格的报刊,质检中心会向相关报刊出版单位反馈检查结果,召开质量认定小组工作会议,逐一审核报刊单位申辩意见,集体研究讨论后形成最终结果。

那么,差错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记者了解到,审查时,专家会根据发现错误的类型扣除相应的分数,比如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图文不符等差错扣2分,文字错误等差错扣1分,标点和数字错误扣0.1分,用扣分总数除以检查的万字数,就是最终的差错率数值。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结果 

有共性错误也有个性问题

《关于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本次抽查的重点报刊中,报纸和期刊的合格率分别为97.41%和95.38%,编校差错率在0—1/10000的优秀报刊共141种,占总数的57.32%,《人民日报》等6种报纸和《求是》等10种期刊编校零差错。3种报纸、6种期刊编校差错率超出合格线。

少儿类报刊方面,报纸和期刊的编校合格率均为96.55%,被检的29种报纸中,差错率在0—1/10000的报纸有14种,占总数的近一半,《现代中小学生报》等7种报纸差错率为0。一种报纸差错率超过3/10000,编校质量不合格。被检的145种期刊中,差错率在0—1/10000的期刊有105种,占总数的72.41%,比2016年增长近6个百分点,《大灰狼画报》等44种期刊零差错。从近几年连续开展的报刊质量专项检查情况看,少儿报刊整体质量良好且状况稳定。

在此次报刊抽查中,哪些编校差错比较常见?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一般性文字差错(别字、多字、漏字)、语法错误(搭配不当、语义重复、成分残缺)、标点符号错误和数字用法错误。举例来说,文字差错有“的、地、得”使用错误、应该写成“4月12日”但把“日”字丢掉的漏字错误以及像把“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写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这样因不理解字词义造成的文字差错等。标点符号方面,逗号和顿号混用、分号和句号使用不规范以及直接引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比较常见。数字用法方面,常见错误有“下午14:00”(正确写法应该是“14:00”或“下午2点”)、“约6—7厘米”(应去掉“约”字)。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报刊,也存在一些个性问题。比如,部分少儿报刊存在汉语拼音使用不规范、知识性错误、违反规定使用网络语言等问题;部分党报、都市报存在报道日期表述不清、内容重复、常识性错误、前后不一致等问题;部分行业期刊存在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图文不符、专业名词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

反思 

不该松了编校质量这根“弦”

“报纸上就是这么写的”,时至今日,白纸黑字的报纸期刊,仍然是受老百姓信赖的权威信息来源。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说:“质量无小事,白纸黑字的报纸期刊不仅代表着公信力和权威性,更会直接影响到读者认知。”

近年来,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一些报刊出版单位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多种经营、抓经济效益上,出版质量意识有所淡化,甚至有报纸出版单位认为只要导向正确,字词、标点符号方面出点差错是小事。

对于这种现象,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提醒报刊出版单位,思想上的松懈不仅会导致编校质量不断下降,更会丧失长期积累形成的公信力优势、影响力优势和品牌优势。

那么,怎样提高编校质量呢?质检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提高报刊编校质量首先要引导报刊出版单位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堵住思想上的“漏洞”。其次,应该加强对编辑校对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质量要求,提高工作责任心。再次,报刊出版单位除了坚持“三审三校”、集体交叉和责任校对等制度以外,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报刊出版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理。

2018年,编校质量抽查工作仍然会继续进行,《报刊质量管理规定》目前已进入最后的修改完善阶段,计划年内将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实施。

《法制日报》:编校经验丰富是重要财富

在2017年重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中,《法制日报》是6种零差错报纸之一。《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丰富的经验积累加上不断的知识更新是《法制日报》编校人员保持高水平的“秘籍”。

作为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不管是内容还是编校方面都要求严谨。除了“三审三校”之外,对于编辑部策划的重大报道或是重要评论,总编辑都会亲自把关。平时,提高编校质量的培训也会和新闻、法律方面的业务培训一起进行。《法制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记者部主任陈建国介绍,除了社内严格把关之外,开印前,法制日报社印刷厂里有经验的师傅还会再把一道关。

《法制日报》总编室校检科科长张学军则提到了校对检查工作中的一些细节。他告诉记者,细心和专心是校对人员必须要有的工作态度。举例来说,报纸上经常会有转版的文章,这就要求校对人员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接口在哪里,不要出现丢字甚至是丢段的现象,要做好和其他版面编辑、校对的沟通工作。

“想干好这一行还要有积累的过程。”张学军说,除了认真,经验积累对于校对人员同样重要。经验从哪儿来?张学军提到了三个途径:前辈经验、同事交流、自己积累。张学军很感谢在入行之初得到了前辈传授的经验,如今在校对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他,也会把自己积累、感悟出来的经验传授给晚辈。作为校检科科长,他很看重同事间交流的过程,每周都会组织科里的同事一起学习最新的国家法律和政策,还会结合外报、期刊的例子,和同事们一同探讨易混用字的用法。在张学军所在的校检科,从事校对的同事们大多都有10年以上的校对经历,平常在校对中遇到的典型错误,大家会放到微信群里一起探讨学习。拥有一群有经验的编辑校对人员,这是《法制日报》在保持高编校质量之路上最重要的保障。

《儿童文学》:给孩子的内容半点差池不能有

“少儿类报刊在为孩子们提供思想正确、内涵丰富、品质精良内容的同时,也要确保内容表达的规范性。知识、逻辑、语法等方面不能有差错,文字、汉语拼音、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等也容不得有差池,且不说错字、别字,哪怕一个标点上的错用误用,也会让孩子困惑和误解。”在被问到“少儿类期刊强调编校质量有怎样的意义”这一问题时,《儿童文学》主编冯臻如是答道。

创刊于1963年的纯文学期刊《儿童文学》,为很多中国孩子带来过最初的文学启蒙。目前,《儿童文学》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主办和出版。中少总社对编校质量的把关机制和《儿童文学》编辑们“为孩子扣好学习知识、规范用语等方面的第一颗扣子”的责任感,共同成就了《儿童文学》在此次抽查中取得零差错的好成绩。

冯臻介绍,为了保障编校质量,中少总社总编室建立了严格的出版物编校质量把控体系。除了根据出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社内的规章制度外,中少总社还成立了由相关业务负责人和社外编辑出版专家成立的质检评审委员会,设立总编室质检部作为质检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对中少总社出版的各种报刊每期都进行质量检查,定期汇总质检结果,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质检简报向全社公布。

在培训方面,中少总社人力资源部和总编室会定期对全社编辑开展编校方面的业务培训,邀请编校专家和社内资深编辑进行授课;每年还会进行青年编辑语文基础能力测试和编校业务知识测试,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编辑的编校能力。

在编校方面,《儿童文学》编辑部对文稿进行排版后,每个校次一式两份,由责任编辑和社外专业校对人员两方共同进行三校工作,清样由主编和执行副主编进行通读,并在正式付印前,规定印刷厂在蓝纸打样后,返回编辑部再进行一次通读,尽最大努力把《儿童文学》杂志的编校差错降到最低。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

对于报纸的编校质量,国家规定差错率不超过3/10000便是合格的,但是在《语文报》内部,这个标准整整提高了一倍——差错率不超过1.5/10000才算合格。在此次抽查中,《语文报》也以零差错“告捷”。

提起《语文报》,很多人会联想到“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确,这项比赛正是《语文报》凭借自身影响力主办的赛事,如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参赛学生已超千万。这份创刊于1981年的报纸,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目前已经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衍生出了低幼版、中考版、教师版等众多产品。2006年,“语文报”(文及图)商标还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媒体界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

高质量的背后,是对编校人员的高要求。语文报社总编办主任杜丹介绍,除了在招聘时要求编辑有较高水平之外,报社对编辑的培训也非常重视,经常邀请语言文学专家、语文教材编写人以及诗人和作家到报社讲课,而且,每次培训都要求包括报社领导在内全员参加。

多重把关、奖惩分明也是《语文报》保持高质量的“法宝”。从2002年开始,该社制定了比国家标准高得多的审读标准和严格奖罚措施,在社内严格的“三审四校”制度之外,还聘请社外审读员复审评议。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报社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实行了和纸质媒体同样严格的审校制度,并制定了《微信平台管理办法》和《新媒体管理办法》。内容健康、质量稳定的数字产品最终得到了肯定,2015年,“语文报”被评为数字出版优秀品牌,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被评为数字出版影响力人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语文报》:质量要求比国家标准严一倍”——《中国新闻出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