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学校体育 迎来转轨契机

人民日报:学校体育 迎来转轨契机

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从特长到常态,学校体育需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格局中找到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教育部近日发文,2018年将全面取消全国性的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此前的另一份文件中,普通中小学招生也要在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升学考试中已实行有年的体育特长生加分就此成为历史,这种改变,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几何,对学校体育的未来走势又意味着什么?

 

取消特长生加分,政策剑锋所指,不在于压减学校体育的发展空间,或是削弱学校体育的存在感,更应看作是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转轨。在过往的实际运行中,特长生加分已有一些异化现象,为升学考试中的腐败投机提供了寻租空间。权衡利弊,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意在从制度上进一步确保升学选拔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扭转学校体育的弱势,遏制学生体质的下滑,为国家的未来夯实健康之基,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让体育成为素质教育中具有示范和引导价值的内容,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是教育改革不容回避的挑战。两年前,在教育部印发的《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是对各地将体育纳入中考的规范。如果将这一系列政策变化联系起来审视,不难看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力方向。

 

从特长到常态,学校体育需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格局中找到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体育就是教育,体育就是青少年成长中促进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这样的理念,在过往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无疑已被边缘化。平心而论,学校体育的“常态化存在”,也不能仅依靠考试这根指挥棒。教育改革中的“减法”和“加法”,既需要政策面的引导,也需要更长时间段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达成的理念共识去推动。体育在其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加减之间的步调协同更为重要,否则,也很难真正发挥撬动改革的杠杆作用。

 

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让体育的育人价值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盘大棋不过刚刚落子。

人民日报:学校体育 迎来转轨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