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来源:

兴业研究

作者:何帆 , 鲁政委

 导读 

在种种监管要求下,“存款立行”在二十年后迅猛卷土重来。然而,面对仍然“在路上”的利率市场化和与之伴随的货基重围,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善服务,但另外一方面也仍然不可缺少“统一监管”下负债工具与时俱进的创新。

为此,本文详细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监管者在“Q条例”仍在的情况下,推出了免受“Q条例”利率上限管理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并在监管方面明确规定其属于储蓄存款和核心存款。对于在当时帮助商业银行应对货币基金的分流压力、稳定负债,起到了重大作用。



“存款立行”二十年后卷土重来!

面对近年来借助互联网而骤然勃兴的货基围城,在未来本质上“一视同仁”的“大一统”监管环境下,银行可望逐步光复部分负债失地。在此背景下,重温美国20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时期,在仍处“Q条例”管制之下,同样面对货基围城,美国的监管者推出了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Deposit Accounts,MMDAs),在当时帮助银行稳定负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回顾。

所谓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Deposit Accounts,MMDAs),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为了应对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Funds,MMF)的冲击,所推出的一种创新存款产品。在当时美国存款利率上限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作为监管层特许的一类储蓄存款产品,可以不受Q条例利率上限的约束,向储户提供高于传统储蓄存款的、更为市场化的较高利息收益,同时,又兼有一定的交易功能,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在短期内规模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美国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的发展和监管,可以为我国银行业存款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类型及监管差异

在美国银行业监管中,存款账户被划分为交易账户(Transaction Accounts)和非交易账户(NontransactionAccounts)。其中,交易账户包括活期存款账户(Demand DepositAccounts)和NOW账户(NOW Accounts);非交易账户包括定期存款(Time Deposits)和储蓄存款(Savings Deposit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以下简称MMDA)属于储蓄存款的一种。

根据美国《联邦监管法则》中存款准备金监管要求(经常被称为“D条例”[1])的规定,

交易账户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非交易账户则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2]。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支取或转账限制:

其中,交易账户不限制客户支取或转账;而非交易账户存在法定的支取或转账限制,例如,定期存款必须设置提前支取罚金,储蓄存款(包括MMDA)仅提供有限的转账次数。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从负债结构的监管指标来看,美国银行监管主要将核心存款和经纪存款的相关指标作为监管指标,其中MMDA属于核心存款的一部分。

核心存款包含活期存款、交易账户、MMDA和其他储蓄存款以及10万美元以下的定期存款;经纪存款则是指经由存款经纪商(Deposit Broker)而获得的存款(详见我们此前的报告《流动性风险与银行负债结构—兼论同业负债的稳定性问题》[3])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美国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1. 货币市场基金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不断上行、利率存在市场化上行的内在要求,而对银行存款利率进行上限控制的Q条例[4]却总是无法跟上市场的调整节奏,由此导致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以下简称MMF)出现并且规模迅速发展。

到1982年底,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973亿美元,同一时期,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规模分别为3709亿元、3042亿元和7239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市场基金的崛起主要源于Q条例利率上限管制政策修正过慢;

货币市场基金的做大反过来对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和成本构成了巨大冲击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相对于当时美国银行业的存款产品而言,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主要包括:

(1)可以提供接近于货币市场批发利率的收益,在20世纪70年代末,货币市场利率高企、存款利率存在上限时,这种差距越发凸显,这也是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扩张的最重要原因

;(2)赎回方便、流动性较高,向投资者提供交易和支票服务;(3)最低开户余额低于银行同类产品;(4)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募集资金,而银行吸收存款受地域和跨州监管限制。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2. 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的诞生



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倒逼之下,同期美国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被迫不断加快。以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Control Act)》为标志,逐步放松对银行业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新型的存款产品也不断被创设出来。

198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存款机构法案(Garn-St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 of 1982)》[5],法案规定:“(1)委员会将许可一种新的存款账户,即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此类账户与SEC监管下的货币市场基金(MMF)类似并形成竞争;(2)此类账户没有利率上限;(3)此类账户没有最短期限要求,每个月可以最多三次的预授权转账或自动转账,以及三次的第三方转账,但是,此类账户不属于《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Reserve Act)》中定义的“交易账户”(TransactionAccount),因而也无需缴纳交易账户存款准备金。”

得益于该法案,1982年12月,MMDA正式诞生。起初,规定了最低2500美元的账户余额,每个月最多6次转账(其中不超过3次支票转账);随后1986年,最低账户余额被取消;1988年,每个月不超过3次支票转账的要求被取消。

MMDA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蓄账户产品,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多种优势:(1)MMDA没有利率上限,可以提供高于传统储蓄账户的、更为市场化的较高利息收益;(2)MMDA兼具交易账户的特征,提供一定的交易和转账功能;(3)MMDA在法定范畴中属于非交易账户,银行无需为MMDA缴纳存款准备金;(4)与MMF相比,MMDA属于存款账户,可以享受存款保险。

 

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对其他产品的替代效应



MMDA作为不受当时利率上限管理的新型储蓄存款产品,通常为浮动收益率(Variable interest rates),由银行参考货币市场利率来自主确定该账户的利率水平,并不定期地对账户利率进行调整,通常对账户余额越高的客户提供的利率也越高(Tiered interestrates);同时,和一般储蓄存款一样,无固定的到期期限。而MMF提供给客户的收益率,则由基金资产的净值决定,取决于基金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

从MMDA利率与MMF的比较来看,在1982年MMDA诞生之初,为了吸引客户,银行提供的MMDA收益率明显高于MMF;此后数月,MMDA的收益率开始下降,1983年5月之后,MMDA收益率开始低于MMF的收益率,但其走势与MMF的收益率走势大体一致。但在收益率的波动性方面,MMF的收益率波动较为频繁(更多体现批发利率),而MMDA的收益率变动则相对更为缓慢(sluggish)(属于零售利率)。此外,相较于MMF,MMDA给客户提供了存款保险和ATM取款等额外服务,这也解释了MMDA比MMF更低的收益率。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从近年来的收益率上看,MMDA的平均收益率仍高于一般储蓄账户。

根据FDIC统计的2009年5月以来的全国平均存款利率数据,MMDA>一般储蓄账户>NOW账户;与MMF相比,2013年至2015年,MMDA和MMF的收益水平大致相当(在0.1%上下波动),2015年末以来,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MMF收益率大幅攀升,MMDA账户利率的调整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现阶段MMF收益率远高于各类存款账户收益率。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1982年末,MMDA诞生之初,凭借有竞争力的收益率,规模快速上升,对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同类存款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根据Keeley和Zimmerman(1985)[6]的研究,

一方面,由于直接的替代效应,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large CD)、小额定期存款(small-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等同类产品的规模都有一定的下降

;同时,由于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收缩,货币市场基金又相应减持了大额存单,间接造成大额存单规模下降。而由于MMDA作为零售存款,相较于大额存单的成本更为便宜,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利息成本。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1986年以后,由于各类存款账户的利率上限均已取消,并且一般储蓄存款在支取和转账功能方面,与MMDA已经大致相同,

MMDA与一般储蓄存款的差异已经比较小。广义的储蓄存款(含MMDA和一般储蓄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从1986年末到2015年末,储蓄存款占比从36.17%上升至70.86%。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从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相对规模来看

,1986-1990年,货币市场基金与储蓄存款(含MMDA)比翼齐飞(其他负债品种表现平平),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货币市场基金已经与储蓄存款的规模大体相当;

此后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二者的规模一直不相上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货币市场基金遭受重创,出现大规模赎回,而储蓄存款作为有存款保险的安全品种,规模则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这场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风暴也间接导致了2014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改革法案》的出台(详见我们此前的报告《市值法估值的多米诺效应——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法改革启示》[7])。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

 

注:



[1]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Reserve Requirements of Depository Institutions(Regulation D),12 CFR. 204.

[2]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与之不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缴纳基数为一般性存款,一般性存款包括了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存款、委托资金净额及其他各项存款等,且账户类型的定义与美国存在差异。

[3]《流动性风险与银行负债结构—兼论同业负债的稳定性问题》http://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5ffc4fbe01601bc2f91a1c6f

[4]美国存款利率上限的监管始于《1933年银行法案》,其中的Q条例规定了对活期存款账户禁止付息,并且授权美联储设定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直到1986年3月末,全部的利率上限才被取消,仅要求活期存款账户不支付利息;2011年,随着《Dodd-Frank法案》 的生效,活期存款账户不支付利息的规定也被废除。但是,根据FDIC的监管规定 ,对于被监管认定为资本充足性不达标的机构,其存款利率不得过度高于市场利率(prevailing rate);这类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rate cap)设定为“全国平均存款利率”上浮75bp(national rate plus 75 basis points)。FDIC的规定详见Part 337.6 of the FDIC Rules andRegulations。

[5]详见Garn–St. Germain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 Section 327.

[6]MichaelC.Keeley, Gary C. Zimmerman, “Competition for 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s Economic Review, Spring 1985.

[7]《市值法估值的多米诺效应——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法改革启示》http://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616f4f3a0161748c8f8012fb

END





货基围城下的银行负债稳定器:美国MMDA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