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重型猎鹰\"未来长什么样?总设计师:比\"重型猎鹰\"更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中国版\"重型猎鹰\"未来长什么样?总设计师:比\"重型猎鹰\"更强》。来源是北晚新视觉。

中国版\"重型猎鹰\"未来长什么样?总设计师:比\"重型猎鹰\"更强。比重|未来|火箭|中国|猎鹰---


当美国私营航天公司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 "重型猎鹰"顺利升空后,SpaceX首席执行官、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终于舒了一口气。此前在他自己的推特上,这位"科技狂人"一改往日的自信,说这只是一次试飞,只要它别在发射台上炸毁那就算试飞成功。如果发射失败,希望能暴露出更多问题,这样自己才能吸取教训,不断进取。最终,"重型猎鹰"没有让马斯克失望。

比重|未来|火箭|中国|猎鹰---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版\"重型猎鹰\"未来长什么样?总设计师:比\"重型猎鹰\"更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刚 摄

"重型猎鹰"高69.2米,近地轨道载荷达63.8吨,采用芯级并联的结构设计,由三枚经改装的"猎鹰九号"火箭组装而成。运力几乎是现役火箭--联合发射同盟旗下德尔塔4号重型火箭的2倍。不仅如此,"重型猎鹰"采用的新技术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有三项:

"重型猎鹰"共使用了27台相同的发动机,是世界上成功发射的火箭里发动机台数最多的一型火箭,也是现役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发射时可产生约227万千克的推力,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能将约64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重型猎鹰"发射视频中呈现了仿佛科幻片般的场景:火箭的两个助推器像筷子一样先后立在了着陆场,这是"猎鹰重型"采用的垂直回收技术,大大节约了火箭发射成本。

另外,"重型猎鹰"的助推器和芯一级体积相同,加注量是一样的,按道理应该同时燃尽,但是从实际发射视频可以看到,助推器先分离后,芯一级又工作了30秒,这就是SpaceX公司的另一项创新性技术:发动机节流技术。这一技术保证一子级与助推器分离时,芯级仍有足够的推进剂,延长了芯级飞行时间,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重型猎鹰"的发射成功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国人也纷纷为其"点赞",更希望早日见到中国版"重型猎鹰"。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型号总体设计师秦瞳看来,"重型 猎鹰"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是跟美国庞大的航天基础分不开的。

秦瞳说,美国的航天工业走的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路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阿波罗"和"土星5号"的研制工作。这次"猎鹰重型"火箭所在的发射工位就是当年"土星5号"发射的工位,其成功也得益于当时留下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我国目前还没有诞生"重型猎鹰"有着多方面原因,最重要一点在于,我国的航天工业发展走的是"从小到大"的路径,一步一步的发展,需要的技术积累时间比较长。而这种渐进式、系列化的发展也是国家规划,与国家需求相互联系,息息相关。

重型运载火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秦瞳透露,从我国2016年发布的航天白皮书及十九大关于航天强国发展的论述中,都提到未来我国航天发展规划,我国非常重视重型火箭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展了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深化论证工作,为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积累经验。

实际上,"重型猎鹰"上使用的几项关键性新技术,中国的运载火箭研究机构也已在关注和研究论证,并认定有些可以借鉴,有些则并不适用。

"重型猎鹰"用27台发动机"凑"出最大推力,但中国版"重型猎鹰"并不打算采用这一技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专家秦旭东说,发动机台数的增多,必然会带来系统可靠性的降低。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研制的登月火箭N-1,其一子级使用了30台发动机,4次发射均告失败。中国的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将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大推力、少台数"的方案。

" 重型猎鹰"使用的火箭可回收和发动机节流技术,则在未来的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发中可以借鉴。

秦旭东透露,我国重型火箭的研制将对垂直回收的思路进行借鉴。不仅如此,目前我国重型火箭已经开始了可回收的方案设计和论证,还会充分"移植"其它型号相关关键技术的攻关成果。此外,我国还可能采用SpaceX公司类似的思路,实现芯级模块或助推器模块降落到某个特定位置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推进火箭的可重复使用。

在"重型猎鹰"上使用的发动机节流技术。秦旭东说目前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还没有运用这项技术,但是对于我国重型火箭新研制的发动机,专家们也曾提出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节流,让火箭性能更优。相信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能在未来火箭中应用这一技术。

显然,对于中国来说,"重型猎鹰"的成功经验有着很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但中国重型火箭的研制不会也不能完全照搬,会结合我国自己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特别是后续新研火箭的任务需求来开展研制工作,发展自己的技术。

采访人员了解到,中国将研制比"猎鹰重型"运载能力更强的重型运载火箭。

"相信未来不久,中国的重型运载火箭也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型号总体设计师秦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