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龙开发区投稿邮箱:

dzbxxzx@163.com


1月26日,大龙开发区2018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无疑为开发区当天完成春节前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承接任务的最后一块拼图,添了份“好事多磨”感。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德龙新区一角

下午5点许,从德江县钱家乡搬来的邹大芬带着3个孩子,走进了6楼新家。两个小男孩新奇地在房间里转,上八年级的女儿罗孝蓉冷坏了,坐在沙发上打开电烤炉取暖。志愿者们把他们家大小包裹和物件陆续拎来,邹大芬满脸笑意地跟志愿者道着谢,经告知,她到德龙新区便民服务点,领回了大米、面条、油、锅等生活用品。打扫完卫生,她们家开火煮在新家的第一顿饭了。“爱人在浙江台州打工,过几天就会直接回这里,我们将在大龙过年。”

邹大芬家楼上的楠杆乡搬迁群众冯仁德家,预计到达时间为13点半,但在克服途径道路遇到的各种恶劣状况安全抵达大龙用餐点时,时针就已指到27日凌晨2点。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搬迁群众

零下两度的低温让香喷喷的饭菜、热乎乎的鲜汤更加可口。“半路堵车,乡里干部担心备下的干粮和水不够,下车去补充点食物。车却缓行着开走了,他们又另外找车跟上来。”这个细节给冯仁德之子冯航远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闻新家园那,开发区领导、大德移民办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这个点儿依然在等着时,这个大二学生感动莫名。“先过来的乡亲们说德江干部协同开发区在做搬迁后续服务,我想,我们肯定能迅速融入新家乡开启新生活。”


被乡亲需要的人

“看到楠杆乡的四辆大巴车顺利来到德龙新区,开发区领导干部和我们这些派驻干部这心才算落下来。”2月26日,时隔一个月后回忆起这个事,大德移民办主任陈江仍会长舒一口气。

作为德江派驻大龙的第一批干部、大德移民办这个团队的负责人,2016年底来到大龙的陈江,亲历了整体上难搬迁到越来越好搬的变化,见证了部分群众从“等靠要”到自力更生的转变,还感受到了搬迁承接点上的春节越来越闹热的喜庆。

2017年1月,开发区大德新区承接德江210户群众迁入。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陈江,在服务移民的岗位上,充分展示了才干。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陈江在向群众介绍情况

接到家居求助电话,他带着工具就上门去了。水电不通、视讯故障等问题,几扭扭就拨弄好。刚开始的时候,群众不认识他,还一个劲夸这个师傅来得快、技术又好。

能想办法做实事,人又热心,陈江很快就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上传下达有效率,工作也好推进。群众信任他,有什么事愿意跟他商量。大德新区迅速形成社区村规民约文化。

“在客观的劳动力缺失等因素外,主观上的‘等靠要’落后思想,是制约搬迁群众取得发展的最大阻碍。”陈江说,怒其不争没用,得真正刺激到这部分群众的神经,精神“脱贫”了,家庭才有希望。“有群众到开发区相关部门违规索要缺米、油,我得知情况后,买了这些东西上门。说这次不论合适不合适,我都管了。但是下一次呢?有劳动力为哪样要坐吃山空?后来,经介绍,他找了份工作。每次看到我,还挺客气。”

2017年12月25日—2018年1月26日,搬迁承接点德龙新区陆续迎来1200户群众。因为后续服务工作需要,陈江得大德、德龙两头跑。看着是多利索的一个人,其实他的右脚之前在德江驻村时受过伤,行动有所不便。前两天突然痛风,痛得脚落不了地。“痛痛就过去了!乡亲来到这边,需要我们这样的家乡干部!”


孩子们也认识的人

马文波是与陈江同一批被派驻大龙的干部,德龙新区承接入住后,大德移民办工作调整,他主要负责大德新区的工作,并兼顾德龙新区的工作需要。

大德新区群众安平芝的爱人有智力障碍缺失劳动力,家中还有两个小孩,生活困难。马文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从安平芝的劳动力综合考量挣钱诉求和照顾家庭,持续为其介绍零工,每天拿150元报酬。“他自己劳动力也不健全,尽管零工不太稳定,但是我这边积极对接用零工信息,他也基本上都能有工做,有时候一个月能赚到4000多元。”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马文波在处理日常工作

搬迁到大龙,稳定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收入。大德新区3栋的安德海,家里经济压力也挺大,但他有绿化嫁接技术。马文波为他联系到中伟集团的园林绿化岗位,每个月收入超过4000元,家里经济状况焕然一新。

大德新区的微菜园,是马文波提议设置的。“考虑到有的老人务农多年,突然间闲下来浑身不自在。我们就弄了这个微菜园,每户20平米,尽管不大,但是回应了耕种习惯,老人们也心情舒畅得多。”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德新区微菜园

为推进搬迁后续服务系列工作,德江派驻大龙的干部们随群众“迁”来大龙。逢节假日才有时间回德江家里的他,看着在不远处蹦蹦跳跳玩耍的儿子马驰然,心里满是愧疚:“儿子六岁半了,他妈妈工作也忙,我在想,是不是要把孩子接到这里来上学。”这时,有四五岁大的孩子玩耍着路过,看到他时,礼貌地喊了声:“马叔叔好!”

“大德新区的孩子们都认识我,说明我在这里也是很接地气的嘛!”马文波常提着东西去群众家搭伙吃饭,跟群众们打成了一片。“希望这些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能扎实地稳定下来。”


群众特意致谢的人

春节假期本是初六才结束,但挂念着德龙新区的乡亲们,大德移民办工作人员严敏初四就回来走走看看了。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严敏在向群众了解情况

“回来那天,刚好有群众找来,说电路出了问题。找不到电工,丈夫跟着我去接好的。”严敏家在铜仁,丈夫在那里上班,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在那里上学。逢周末和节假日,他们都会过来陪严敏。在德龙新区承接群众入住时,两个女儿还做起志愿者,帮迁来群众顺利入住。也是在那个时间,发生的一个插曲,严敏现在想起来依旧会很动情。

在2017年12月被派驻大龙之前,严敏在德江合兴工作。当地群众陈旭星一家于2017年1月迁入大德新区。在大龙生活近一年时间,陈旭星家经济面貌发生了大幅改变。面对迁入德龙新区的选择,好些个德江老乡都询问她的情况,她说的最多的是“基础条件好,工作好找”。在德龙新区搬迁现场,背着孩子的她,开心地找到了上次送她们过来的老家干部严敏。“这次过来,是为了迎接乡亲,更是为了跟你说一声:我过得很好!”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严敏双胞胎女儿在德龙新区做志愿者

相较于男干部,女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别有优势。迁来群众家的孩子冉毛厌学,家长心焦的很。严敏上门跟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析教育是斩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根源,如果不读书,难免走上歧路。经过一番开导,冉毛的学习面貌显著改善,平常父母间闹点小别扭,他还会悄悄告知严敏过来开导下。


陪护乡亲扎根的团队

大德移民办为了帮助群众更快地扎根大龙,在大德新区探索出劳务合作社,让家庭主妇和劳动力缺失人群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个成功经验,已运用到德龙新区的劳务派遣模式中,将帮助大批搬迁群众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德新区

德江前后三批次派遣的20名驻大龙干部,在乡情归属基础上,将广大搬迁群众团结到一起,通过协同开发区开展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工作,逐渐引导搬迁群众焕发出生活神采。

新年来,德龙新区、大德新区自发组织开展德江传统舞龙活动,促进了德江·大龙的文化交流,并密切了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的交融程度。而区域文化的主动展示,正是生活信心的鲜活写照。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

大德新区签约家庭医生

“我们这个团队现在还有3名教师和包括我在内的4名医师,我们已准备好随时支援服务于搬迁群众的就学就医建设。”在大德移民办做信息对接、材料台账和资料准备等工作段绍松说,看着搬迁群众过上好生活,心里很有成就感。“陪护乡亲们扎根新家园,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任恩多 姚婷)



精彩回顾:


《贵州日报》:一年前,德江989人搬到大龙,这一年他们过得怎样?

江旭:奋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千亿级园区

当代贵州:?阳河畔飞新歌

贵州新闻联播:大龙和世界做生意的黔东开发区

搬出山沟沟 过上新生活

大龙开出国字号“文明之花”



审核:潘桂仙

校对:任恩多

编辑:姚双容

大德移民办的心愿:陪护乡亲扎根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