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资策略之辩:如何在产业投资中发掘细分领域的机会?

PE投资策略之辩:如何在产业投资中发掘细分领域的机会?

PE基金在产业投资中如何进行细分领域投资?如何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方面做到引领性投资?PE投资如何适应和调整投资阶段的前移?从策略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单一策略还是混合策略,不管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只要一个机构能够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筑自己的产业壁垒,就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里面、新的周期里面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于融资中国资本年会上,博信资产总经理陈可、国科投资合伙人李进、盈楚资产总裁陆宇青、雷石投资副总裁孙唯宸、同创伟业合伙人张文军关于“PE投资的单一策略和混合战略”的圆桌探讨,对话由高科新浚管理合伙人秦扬文主持。创客猫进行了精编整理,enjoy。

现场报道:蟹子

(ID:chuangkem) 来源:创客猫

PE投资策略之辩:如何在产业投资中发掘细分领域的机会?

关于PE投资的单一策略和混合战略探讨



秦扬文:

现在钱多、机构多,对PE来说,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个生存挑战、第二个是成长挑战、第三个是竞争力挑战。每个机构都要在增长中获得发展,怎样的策略能够成功呢?纵向策略、横向策略、多品类发展的混合策略?



策略就是面临多元化和专业化之间的选择,从多元化和专业化有三个层面:

一个是资产类别的层面,从一级资产做全产业链的资产;第二个是行业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选择;第三个是阶段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选择,各位在选择策略目标时的逻辑是什么?怎么发展核心竞争力来达成这个目标?



同创伟业合伙人张文军:

我觉得从多资产或者多阶段来看,主要还是跟企业管理的投资公司的规模有关系的。前些年我们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很专注的,我们专注在PE和VC两个阶段。VC基金主要投的是比较早一点的项目,大概A轮开始,A轮、B轮都有,聚焦的行业也是很专业的,基本上是三个大的行业,医疗医药,具有高端科技门槛的像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互联网。



我们整个公司管理规模200多亿了,我们发现优质资产越来越少,市场上热钱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追逐少数的优质资产,变得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布局开始向全产业链资产管理平台这样去过渡了,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有了夹层基金,也开始在筹备并购基金,包括一些天使投资甚至都有可能要涉及。正因为我们把阶段拉长了,所以我们就可以聚焦投每个阶段中间的最优质企业,这样才能和整个管理规模来相匹配,这是我们的投资策略。



另外,从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讲,作为一个平台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不同人才来加盟到我们公司来,像我本人以前就是一直在做投资银行业务,也帮助20多家公司IPO成功的。我加入到同创伟业之后,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来到这里,发了新三板基金,现在新三板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了10个亿。目前来说,我们这只新三板基金应该讲在国内的2000多只新三板基金里面表现还是相当好的,不到10个亿的规模,已经有项目退出了,而且账面的回报、账面资产价格大概在20多亿,我们也增值了2个亿以上这样的水平,时间不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



并购基金的话,我们的想法是聚焦在某几个大的行业里面,像智能制造、医疗医药,包括半导体,以及和一些上市公司或者是地方的产业基金做一些深度的合作,把海外的优质资产,通过买断的方式搬到中国来,或者是国内的一些优质资产整合,做一个产业链的投资。这样的一种思路打开之后,在资产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聚焦于优质的企业,聚焦于优质的项目。



秦扬文:

张总的整个逻辑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了容纳更多的资金需要在多品类里面发力,雷石基金跟同创伟业在策略上略有不同,你们聚焦在成长型投资上,不会跳跃到并购或者二级市场,你们坚持成长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就刚才张总的看法,规模大了,需要更多的品类,您认同这个看法吗?您的打法是怎样的?



雷石投资副总裁孙唯宸:

我们过去主要是聚焦于成长型,也有一只基金在并购管理,我们过去投的项目数量并不算太多,投了26个项目,但是其中有5个IPO,两个被上市公司并购,加上其他的转让方式退出,整体的退出率达到70%。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刚才讲管理规模扩大了,需要全产业链的投资,一定程度上我是认可这个观点的。管理资产规模扩大以后,作为一个单一的投资机构来讲只单一地专注于一个领域或者一个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为了保持比较好的成绩,当管理规模扩大的时候,是可以做些分散性的资产配置。



对于雷石投资来讲,我们管理的LP多元化,我们今年稍微往后端转移,做一些控股型的基金。之前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现在在PE行业有很多机构比较迷茫的时候,是不是往前端走,PE的VC化?这可能跟每家基金公司自身的基因不太一样。我认为还是不要盲目地寻求,我们应该综合整个规划做资产配置和产业链。



如何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方面做到引领性投资?



秦扬文:

李总来自于中科院系统的国科投资,你们的LP非常有特色,中国最早的研究机构,你们投资品类主要聚焦在前沿科学和颠覆性科学的基础上,非常想听听您的分享,怎样来做前沿性的、引领性的、科技性的投资?怎样做前瞻性的布局,而不是追随风口?怎样避免泡沫的陷阱?因为现在高科技、黑科技等各种各样的投资都非常热,国科作为专业的且有强大LP背景的专业机构,怎样引领市场,而不是追随风口?



国科投资合伙人李进:

我们的基因是科学院的基因,从2008年转型做股权投资以来一直专注技术投资,所以说技术创新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但这个事情确实不太容易。国科投资在2008年成立基金的时候主要做Pro-IPO,但是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我们发现Pro-IPO投资的机会逐渐减少,于是开始做一些相对早期的投资。从Pro-IPO投资如果延伸到做早期的投资,专业化是势在必行的选择。我们在2014、2015年成了新一期综合性基金的时候,就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分成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按照行业基金投资,这个行业里面既包括早期的投资,也包括中后期的投资,在早期和中后期投资有一个比例的配比。



我们技术创新是怎样看的?第一,我们认为投资技术创新必须要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一个技术转化为实验室的样机,一个样机转化为样品,一个样品变成规模化的产品,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一个行业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行业的技术趋势,对行业现有的优劣势没有把握的话,很难说这个创业者做的技术创新是否能够走向成功。所以第一点,强调对行业要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技术创新要强调商业落地。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迭代,它不是憋大招、搞黑科技,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都是首先解决了当先用户的刚性痛点,再在这个痛点上不断迭代延伸,最后做出大的生意。比如说无人驾驶,我们看汽车的无人驾驶也看了两年多,投了一些公司,一些企业一上来就说要瞄准做L4、L5,我们觉得一个大的公司瞄准这么做,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一个小的公司做L4、L5落地还很远,商业化滚不起来,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说我们反倒认为那些解决当前刚需痛点的机构,同时在后面痛点过程中,不断升级自己的技术,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我们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商业落地,技术创新是迭代的,而不是憋大招。这是个人粗浅的看法。



博信资产总经理陈可:

我们主要也是聚焦三大行业,先进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升级,在这三个行业里面我们投入了十多家上市公司。其实这跟我们一开始的坚定策略以及我们的战术有关。我们早期投资了一家做数据运营的公司,当时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这家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行业的数据支撑,现在这家公司估值也非常高,这两年大数据也比较热,在这家公司上我们相当于是做了一个天使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



正因为我们有了这个数据源的支撑,再加上我们这个团队是产业和金融背景的人搭配起来,五年前、十年前的金融从业者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跟企业打交道、跟客户打交道。我们知道企业的兴衰成败,去总结它为什么成功,失败是为什么失败,因为要防范金融风险、企业的风险给我们的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识别企业生命力的能力,应该说是比较强的。



同时,我们的团队里又有产业背景的人,而且大家都是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包括管理一定规模企业的领导,所以我们在所聚焦行业选出有潜力的企业之后,能够帮助他们成长,给他提供除了资金以外很多的管理经验,包括在商业人脉等方面的资源。



我觉得投资,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募当然很重要了,投、管、退,这三个环节,我们都同样重视,并不是说只是募、投,剩下其他两个环节就听天由命,随它去吧。在这几个环节中,我们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所以也有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这个战略我们也会坚定地保持下去。



盈楚资产总裁陆宇青:

作为我自己,我们说募、投、管、退,我更倾向于投融服务,作为PE,最后是投到实业中,这个价值才能更大地体现。我体会更深的是有两点,除了看这个市场,还要有强烈的服务精神去服务我们已经投资的企业,真的是要又做爹又做娘,去做实做强;第二点体会,我们所有的投资一定是投资在实业中,能走向世界,能带来很大发展的,这样我们才能去做些投资者真正做的事情。



秦扬文:

我们基金成立时间虽然不长,开始的时候涉及行业比较多,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们把选择的行业聚焦在医疗健康行业,这也是我们经过市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围绕医疗健康行业,我们也构筑自己的人才和资源的基础,目前来说,这两年来我发现只要具备了发现价值、培育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能力,在这个行业里面,你就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要具有发现价值、培育价值与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觉得必须在一个行业里面非常得聚焦,才能够有这样的能力跟资源,把这样一个壁垒给建立起来,这是我们的体会。



PE基金在产业投资中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进行细分领域投资?



秦扬文:

下面大家跳出各自的公司,来谈谈行业的内容。2018年跟以前不一样,金融的监管更加严,资金的来源更加紧,从现在来看,理财、影子银行受到处理,资金的来源以及行业的发展未来的五年会有很大的变化。放眼未来五年,作为领先的基金管理者,大家从行业的角度看,投资机构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资源以及策略,才能在拥挤的市场、恶化的环境里面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周期真正的赢家?



张文军:

前面讲到同创伟业全产业链的布局,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专业化,我们PE基金或者VC基金以及夹层基金,本身专业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我们每一个类型的基金都有专业化合伙人的团队在管理。具体的打法上面,我们的VC基金来说,在聚焦成长的同时,也会对未来的新经济发展方向和前瞻性做研究。举例来说,前几年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我们把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做了一个梳理,把它最具有投资价值的细分领域,电池里面的正极材料,我们知道新能源车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它的电池,正极、负极材料,我们投了它的龙头企业,包括隔膜、电解液,电池电解液里面的添加剂,我们都投了细分领域的行业。新能源领域的电机、电控,都做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我们在聚焦每个领域投资的时候,都会把这个领域挖得很深,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化。



某一个团队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扎得非常深,所谓水滴石穿,一定要有弃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VC、PE投资领域里面脱颖而出。这也需要我们的投资人员非常专业化,而且非常地有耐心,扎得很深,要和这个产业做一个深度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目的。



孙唯宸:

首先,我认为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国的PE投资整个市场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虽然现在中国经济整个宏观情况看是所谓的L型,但是在很多细分的领域里面都会有不一样细分的变化,现在又提出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从整个中国产业环境来讲,PE行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包括监管升级,对很多从业者来说是很好的事情,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总要有一些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于良币的情况出现,对于好的投资机构,从制度、从大环境保证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觉得我们做PE基金,更多的是对于行业大的趋势判断要做得非常准。你投这个行业,我们讲它已经出现了很明确的发展趋势,在投的这个阶段当中,我们要去判断未来三到五年整个大的宏观趋势是不是对的。有可能有些企业很好,技术很强、团队也不错,但是整个大的市场,包括它的上游、下游能不能跟它匹配上、能不能带动它的发展,如果这是错配的或者不是最好的窗口期,很多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也可能遇到瓶颈。所以我觉得做投资来讲,未来几年要更专注,能不能在关键行业里面有足够专业的辨识度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这个企业的价值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给它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抓住趋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不光PE,VC也一样,做投资的时候,要能够在你所关注的领域里面,沉下心来、加大专注、独立思考。



李进:

我们内部来讲,相信两种力量,一种是变革的力量,一种是专业化的力量。专业化的力量是对内的,我们国科投资的投资是按照专业化进行分工,我们内部建立了项目流转机制,使得某一位同事在某一个方向上的优势,通过其他同事的协助能够变得更加得强大,这是我们的机制。另外,如果说到我们的方向,那就提到另外一个力量,我们相信变革的力量,变革的力量,我们认为是外界的、是产业变革的力量。



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开始投资智能手机产业链,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回过头来看,就是因为抓住了智能手机从功能机转化为智能机整个变革产业链的机会才获得了成功。什么行业面临大的变革,这是我们的大方向,现在来看,我们认为汽车正在面临急速的变革。有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新能源化,我们从大概三四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没现在这么火的时候就开始布局了,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我们甚至做了控股型收购;第二个变化是智能化,我们相信智能化的浪潮会带来整个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变革,会带来整个汽车消费模式的变革,我们认为这是巨大的机遇。在变革性的行业里面,我们会做一些投资。

这是我的体会,一个是专业化、另外是变革。



陈可: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性的价值,解决问题。我们自己也思考,这300年来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是痛点驱动的,像电发明出来,有了电灯之后才有更多的行业出来,产生颠覆性的进步。我们认为对于这种大的革命性的推动力量,我们并不具备,但是对于现有的或者未来的一些行业,已存在的这种痛点,通过我们的研究,通过我们的认知,去分析痛点在哪里,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用我们的资源来解决这些痛点。



我们机构已经走了十年的历程,从金融海啸开始到股灾、IPO加速,也经历了许多比较具有波动性的周期,未来五年、十年,我认为更多的是价值坚持上。不管是监管环境怎么变化,严厉也好、宽松也好,我们一直在干一件事儿,把我们的价值体现在经济活动中,能够给我们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不管这五年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坚持自己就好。



陆宇青:

我认为不管五年还是十年,在整个大环境下,投资机会一定会存在的,因为中国的GDP往前增长。对于盈楚来说,我们在两个地方会更加注意,第一是保持对新东西的敏感性。比如最近很火的区块链技术,我们不会单单听概念、听故事,早在三个月前,我们已经安排了某一家著名的垂直网站,他们会研究区块链技术怎么运用,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它的商业模式会在哪里?它会带来什么变革?这样就会打开一些投资机会,我们也在快速地学习,保持我们的敏感性。



第二,保持我们组合优势的能力。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盈楚资产把组合相对优势资源的能力放大。

以上,创客猫现场报道,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PE投资策略之辩:如何在产业投资中发掘细分领域的机会?

创客猫

创业现场第一媒体



PE投资策略之辩:如何在产业投资中发掘细分领域的机会?

直播/报道/合作

加微信:weiyangfan001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