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院日均纳客过万人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劈柴院日均纳客过万人》。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上图:劈柴院内张灯结彩、美食飘香,构成一幅立体的现实“年画”,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闹”新春的节日气息。





■左图:江宁会馆内的戏剧节目演出。





刘 栋 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萌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劈柴院是青岛最具年味的地方。从冬季酸风射眸的中山路西拐入院内,鱿鱼、海胆、豆腐脑等各色小吃映入眼帘,售卖声、嬉笑声、戏曲声等千百声音一齐奏发。为了迎接狗年春节,劈柴院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三处入口挂上了大红灯笼,夹道上的吊旗随风摇曳,五湖四海的游客来这寻找什么?寻找旧时充满烟火气的民俗味道。





劈柴院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鲁晓告诉记者,春节前期半个月内,工作人员开始忙活着装扮院子。挂吊旗、贴福字、完善背景音乐和亮化系统,努力让正月里的劈柴院成为一幅立体、现实版的年画。各家店铺也都检查好营业设备、打理好食物配送渠道,摩拳擦掌迎接着游客来临。大年初一,劈柴院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走在古老斑驳的里院里,吃着各色美食,聆听传统戏剧,感受风味民俗。“十一至十五期间,这里每天的人流量可达到1万人次,每日产生的垃圾也多达50至80桶。”王鲁晓说,虽然赶不上夏天旺季3万人/日的人流量,但已是冬天淡季里游客数量的最高峰。





与夏季九成外地游客不同的是,正月里来逛劈柴院的一半是本地人。在这里除了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重温过去的平民娱乐——喝茶、听书、看戏。春节期间,劈柴院江宁会馆内座无虚席。一楼大厅内,古朴的长条板凳、四角方桌和戏曲舞台等陈设让游客一秒穿越回过去,廊道中间的大火盆内燃着红彤彤的炭火,除了为宾客取暖,还寓意“烤旺火,过大年”。其间,江宁会馆大舞台上每天都有三四场戏曲表演,游客可以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欣赏京剧、吕剧、柳腔、茂腔等传统戏曲表演。在青岛传统民俗魅力的吸引下,近几年,劈柴院内不仅每年接待众多外国游客,韩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电视台也赶来实地报道。江宁会馆经理萧雅介绍,狗年春节期间,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先后播出过劈柴院内的热闹景象。





记者注意到,在舞台下方听戏的人群中,还有几位耄耋“铁粉”。他们随身带着保温杯和零食,随着舞台上曲调打着拍子,当游客增多时,老人们会主动起身让出座位。萧雅告诉记者,许多住在周边的空巢老人常年在此免费听戏,“这些老人小的时候就在劈柴院里看戏、听书,他们不会使用手机、电脑,来劈柴院听戏就是老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时间长了,工作人员和老人们也都相熟,为以防万一,老人的家属和会馆都留下了彼此的电话号码,家人找不到老人时,会向江宁会馆询问,老人突发身体不适,会馆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