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假期读了不少书,效果却不明显?
本文原
刊于《当代教育家》杂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 何伟俊
关于阅读,我强烈地感到:感受力非常重要。
现在不少家长很困惑:孩子读了不少书,为什么效果却不明显?
我个人的理解是,孩子在读的时候没有感受语言,没有跟文本进行对话。由于感受力没有在阅读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就进步不明显。
我们国家以前的教学大纲重视的是理解能力,基本没有提到过“感受”。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标准》) 里,“感受”成了关键词,被提到不少于二十次。
《标准》的第四条里说:“阅读浅易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意与人交流……”
在低学段这样一个阅读的起步阶段,首要的是通过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否则将来怎么继续下去?同时,这里面强调了“自己的感受”,独立的思考。
再看《标准》对三四年级关于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表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注意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一个词都值得琢磨,每一个词都暗示着我们应该怎么带孩子走进书籍的世界。
接着看六年级的表述:“了解故事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描述”即学习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和文本对话,把书里边的思想、情感等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营养。
所以,下面我就从感受出发,谈谈在儿童阅读方面大概可以做些什么。
感受作者的心声
以二年级的课文《狼和小羊》为例:
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 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这段狼和小羊的对话,很多老师这样教:“同学们,‘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是什么句式啊?是反问句,为了强调……”反问句仅仅是表示强调吗?你想一想,柔弱的小羊面对强大残暴的狼,他敢于反问吗?不要命了吗?他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无助、恐惧和无奈。
孩子们读这段对话时,从中感受到的应该是作者在痛心地呐喊: 我们的社会要同情、保护、挽救这样的弱势群体,应该对以强欺弱进行声讨、制止。所以,这里的反问绝不是“强调”,而是激起读者深深的同情,表示小羊内心的无助、恐惧和无奈。
感受“人物”的心声
感受文本的桥梁就是语言。小学课本里面有这样一篇文章: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作者用了三个近义词“ 着迷” “迷恋”“痴迷”,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在读到这样的关键词时,就要停下来让学生去品味。如果你真的进入了语言世界,就会觉得“着迷”这 个词其实是作者在对你说:“小法布尔离不开小虫子啊。”“迷恋”这个 词,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尽管爸爸妈妈严厉责骂,法布尔还是离不开小虫子,他对小虫子是多么欢喜呀!
“痴迷”告诉你,法布尔的心里什么也没有,只装着昆虫,昆虫成了他的“亲人”。他如此沉迷于昆虫世界, 怎能不成为昆虫学家呢?
阅读——默读也好,朗读也好, 诵读也好,我们首先是在品位语言。语言不仅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而是可以因人所感而活起来的。
感受“语言”的音韵
汉语很多时候是用音韵表意的。所谓“韵味”,“韵”就是韵母,“味”就是味道。每一个韵母都有味道,有的表示上扬,有的表示高亢,有的表示平缓,有的表示低沉。
如这样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很多老师把它解读为失落、孤独的情绪。但是你看它的音韵,“昔人已成黄鹤去”,“去”是仄声字,音节有力短促,表示去而不返,很坚定。“此地空余黄鹤楼”,“楼”是平声字,拉长着读一读有一种时空感、历史感。
“黄鹤一去不复返”,“返”也是仄声字,还是表示去的坚定。“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是平声,很悠长。从仄声到平声,这首诗表达的是失落,还是洒脱和超越?学生可以自己体味。
无论是读童诗、童谣、韵文还是古诗,韵律和节奏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传递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感受离不开聆听
感受离不开聆听,而聆听其实就是唤醒自己内在的耳朵。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如果把两个耳朵拼起来,你会发现形状就像一颗心,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我们内在的耳朵。如果仅用外在的耳朵来听,我们就容易“过而不留”“东耳朵进西耳朵出”甚至“充耳不闻”,只有把内在的耳朵唤醒了,才能真正听进去,继而有自己的感触、感受、感悟、感动。
杨照老师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里说:“不管是听音乐还是读书,我都要去寻找那里面的‘人的信息’,也就是作为人,我特别能理解感应的部分。那里面有作者柔软的心,会触碰到我自己内在柔软的心。拥有聆听音乐与书籍的内在耳朵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所以,儿童阅读一定要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我认为,听、说、读、写不是并列的关系——读、说、写都是由听生发的,听要超越读、说、写。读,是“听”文本的声音,也是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听”的对话中,思绪在流动,想象在闪动,情感在涌动,感受在生成。写,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听”到的世界的声音或自己内心的声音。说,依赖于听而存在,“听”自己所说的语言,“听”自己的思考、感受。
《王尔德的童话》中有五篇关于聆听的描写,分别是《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渔夫和他的灵魂》,推荐给大家。
当你用心聆听,静态的语言就会“站起来”和你“说话”,就像皮格马利翁看美女雕像,看着看着把“她”看成了活生生的美人。
通过聆听,我们感受别人的感受,感动别人的感动,彼此的心灵、精神相遇相契。这是语言的神奇,也是生命的神奇。
只有当孩子们安静下来,聆听到来自语言、人物的“心”声,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阅读才真正发生, 才能滋养他们的心灵并内化为其语文素养。
所以,儿童阅读要少一点热闹,多一点安静;少一点提问,多一点聆听;少一点分析,多一点纯读;少一点“独奏”,多一点“共鸣”。
- 为什么老人家常说“春捂秋冻”?
- 为什么说久坐会折寿?这几个危害,都不算轻的
- 肥胖的人,为什么消耗脂肪这么慢?3种体质告诉你答案!
- 心理测试:你最想让宝宝住下面哪个房间?测你此生有几个孩子!
- 立秋了,孩子吃了身体壮,个子高,这菜少不了,一端上桌就光光!
- 练瑜伽为什么要选择瑜伽馆,而非健身房?
- 为母亲针灸能给孩子治病?院方:系思考和探讨,非临床研究
- 【津云微视·纪录】中秋 教孩子吟唱一首古诗吧
- 秋天要经常做这菜,给家人清洁肠道,消食开胃,大人孩子都爱吃!
- 开灯睡觉真会影响孩子身高吗?看完再也不敢不关灯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