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时代捉弄的美食,是在台湾想家的味道 | 文茜大姐大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被大时代捉弄的美食,是在台湾想家的味道 | 文茜大姐大》,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她是陈文茜,被李敖称为“台湾最聪明的女人”,于是吴晓波将她拉进“大头帮”。她说,加入“大头帮”是为了完成她最后一个愿望——加入帮派。
点击加
入
“文茜的愉悦学校”,收听李敖、蔡康永、蒋勋、李安等人与文茜的深度对谈
。
文/陈文茜
除夕的年夜饭应该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席间唠唠家常,就是再温暖不过的幸福了。
对很多人来说,1949 年的大迁徙是个历史悲剧,原以为只是暂时离开,不曾想到最后却留了一辈子。他们登上船,看着陆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至再也看不见,对他们而言,
年夜饭的味道就是在台湾想家的味道。
1949年初,上海黄浦江畔的码头送行
那些被大时代捉弄的人,命运也并非都是苦的,他们把时间寄托在美食里,创造了全新的味道。
台湾大稻埕街上有一家非常著名的中式糕饼店,叫合兴发糕,手艺和精神来自上海,但也融入了台湾的创新。上海糕团为什么跑来老台北?故事得从南门市场说起。
台北南门市场的合兴糕团店
台北南门市场是很多人置办年菜和年货的地方,去过的人会发现,那里散发着浓浓的江浙味。
整个市场卖的大都是江浙菜,就连粽子,都跟嘉兴的粽子很像。因为蒋介石就是江浙人,他来了之后,也把江浙一带的饮食文化一并带来,当然也包括很多店商。
文化总是随着历史在推进。在蒋介石之前,台湾还处在日本殖民时代,南门市场卖的都是日本人的东西,所以它附近还保留着当时的日式官舍。
台北南门市场
合兴发糕最早是在南门市场落户的。1947 年,一位来自上海的糕点师傅带着几个学徒到台湾,准备开糕团店。谁知道等他回上海接家眷过来的时候,去台湾的船却停了。师傅没再过来,学徒也没能再回大陆。
合兴第二代传人任台兴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学徒,他留在台湾安了家,还在南门市场开了这家糕饼店。
在异乡开糕饼店并不容易,任台兴的父亲当年变着法子创新,依照节气做出不同的糕团,比如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做粽子,冬至做汤圆,元宵节滚元宵,春节就做年糕……每个季节的东西都不一样,不再只做豆沙松糕这类老上海的糕饼。
合兴发糕店和任台兴一家的老照片
任台兴的太太是台湾本地人,她一边学着上海话,跟着做上海糕团,一边又往糕团里
融入台湾的味道。
不仅把本土的传统点心草仔粿带进来,甚至通过创新为糕点开发了各种新口味。比如年糕,就有抹茶年糕、红豆年糕等口味,另外还有艾草青团,包鸡腿的棒棒粽。
红豆年糕
从开张至今,合兴已经迈入 70 大寿,现在接手的是第三代传承人,也就是任台兴的独生女任佳伦和她的先生郑匡佑,他们带来了这个新时代的创新。
尽管从小跟松糕、年糕一起长大,但任佳伦
一开始
还是很抗拒接下糕团店的。她从小学开始就在店里帮忙叫卖,也不在意害羞这件事,对
那时候的
她来说,南门市场就是全世界。但她从没想过要接棒,甚至选择跟先生远走国外念书。但走得越远,心里却越牵挂。
合兴第三代传人
任佳伦和她的先生郑匡佑
夫妇俩在国外学的是设计,因此对老店的转型和传承有很多想法。
他们看过许多国外的传统市场,发现
目前都是年轻一辈在经营,他们都非常自豪地说,我是“第八代传人”“第九代传人”。
不管是陈列方式还是卖法,都带有这个时代的特色,而且还会按照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调整包装。
国外的传统市场越来越贴合年轻人
夫妻俩决定接手后,把店开到了这几年再度繁华起来的大稻埕,在迪化街北街挑一个干净明亮的小店铺,设计得非常时尚清新。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原了市场里可以感受到的氛围——现做现卖,顾客可以感受到水蒸气的温度感。
如果要在店里现吃的话,他们还会递上一杯热热的坪林当地的有机茶。这种体验就是他们想要传达的温度。
任佳伦想通过糕点传递一份温度
合兴发糕在台湾已经扎根了几十年,可以说父辈们已经把江浙地区的传统点心,诸如松饼、松糕、酥饼等都做得非常好吃了。
而
任佳伦夫妇的创新则转向了“精致”
,想把这些中式糕点做得跟日本和果子一样精致。
在此之前,合兴的糕点最小都有一碗饭的量,有些客人只是想尝味道,买了一个之后剥着吃,没吃完就丢掉了,非常浪费。
他们特地去日本拜访和果子工厂,学习为传统糕点赋予美和季节的味道,并精选了店里第一代原始的松糕、酥饼和寿桃进行优先改良。
现在店里在卖的小点心和小茶点都设计得非常小巧,两口就能吃完,顾客不用忧虑只能买单一口味或者多买浪费的问题。
小而精致的糕点
不管是小松糕、小酥饼,还是小寿桃,任佳伦觉得
小小的才适合这个时代。
说来也巧,在她小学时,她的父亲
任台兴
曾用粗粗的大手为她做过一堆迷你小寿桃做生日礼物。在任台兴看来,中国人过生日,不是寿桃就是寿糕,因为女儿还小,所以他就把寿桃缩小。只是没想到,当时的任佳伦打开纸箱的时候整个脸都绿了,非常生气,因为她更想要生日糖果。
谁又会想到,接棒后的她竟会用迷你小寿桃进行了一场时代创新。
改良版的迷你寿桃
为了能用更好的米、更好的当地食材,任佳伦还找了同样位于迪化街、百年前就在大稻埕经营米粮的叶晋发商号一同合作。所以它的松糕会用到台湾西螺米,也会用到台湾的红藜。
她希望可以结合台湾当地的农作和食材,研发糕团的新口味,推出新的东西,让年轻人品尝。
这几年,很多像任佳伦这样的年轻人也纷纷进驻大稻埕,一起共荣共生、与时俱进的精神也彻底改变了街区的样貌。
这里的历史也跟糕团店一样,从传统大步迈向新生。
记忆中的松糕还在,只是多了时代的创新
在任台兴看来,这些新的东西是自己那个时代没办法想象的,所以当孩子说要改变的时候,他也很支持,只要能够保留一些重要的东西。
值得高兴的是,两个年轻人从没忘记从小听到大的敲松糕声和记忆中的温度,并把所有这些文化通通结合在一起。
如果说任台兴和他父亲这一代的糕团是为异乡开创新天地带来勇气,那任妈妈带来的新味道是带有两种文化努力共存的痕迹,任佳伦这第三代的小糕团则是创新大步迈向新时代。
只要开创精神在,老店永远不老,
就像店里的大蒸笼从没停过,空气里满满还是家乡的味道。
蒸笼不停,坚持的就是传承
如果说合兴发糕只影射了上海糕点,那么台湾眷村菜则是微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眷村,它是 1949 年跟着蒋介石一起来的,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留住各省来的人才,盖了大量眷村安置他们一家老小。
竹篱笆里有一个小小的眷村,而眷村里住着来自山东、四川、河南、安徽、广东等地方的人。大家来自中国不同地方,所以每家的菜都各不相同,
想家就从食物里去找。
王伟忠创作的舞台剧《宝岛一村》有一幕吃年夜饭的场景,思乡的人说“往好处想,这是咱们来台湾的第一个,但也会是最后一个年夜饭,对不对?要回去啦。”
舞台剧《宝岛一村》讲述的就是眷村生活
大时代里头搅动的美食,同样捉弄着人生。被称为台湾演艺界“教父”的王伟忠就是在眷村长大的,他一手培植了大S、
小S、
蔡康永这些知名艺人,同样也想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帮助姐姐,将福忠眷村菜发扬光大。走在眷村的巷弄里,能闻见各种菜的味道。 “
不要小看我们,我们能把全中国都拌在一起。”
王伟忠的姐姐王蓉蓉烧得一手好吃的眷村菜,她把眷村菜定义为“和谐的菜系”,不属于八大菜系的任何一家,而是南北通。至于味道浓淡,全看自己的口味,还有就是记忆里家乡的味道。
王伟忠一家来自北方,最喜欢面食
王蓉蓉
记忆里的眷村就像一个大家庭
,南方人北方人通通住一起,薄薄一堵墙没有秘密,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是挤在一起的,感情非常浓。
就连孩子都是一起拉扯长大,他们总是笑说“我们是吃好几家的饭长大的”。妈妈之间也会相互分享厨艺,你教我一招,我给你一个秘诀,久了就把全国各地的菜都学了一遍,也就有了眷村菜。
眷村菜呈现了微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如果说眷村菜的第一代还想着回不去的家乡,在菜里寄托乡愁,
那么
第二代则是在台湾累积出了新的生命,
创造了新的味道。
由于当时贫困的环境,很多眷村的人都免不了吃剩菜,但他们总是能通过创新让第二天摆在桌上的剩菜看不出剩菜的痕迹。
比如把吃剩的狮子头放进塑料袋里压扁压碎,入锅加酱油翻炒,搭配酱瓜粒后摇身一变成卤肉酱或者臊子,拌饭或者拌面。抑或是将吃剩的玉米掰成粒,翻炒成一道新菜……
王蓉蓉家里的墙壁上还挂着眷村的旧照
虽然眷村拆了,但味道却留下来了。就像当初背井离乡的人,也在台湾安定下来了。
异乡成了新的家乡,
被大时代捉弄的历史虽已过去,但美食还记得。
点击下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
- 夏天一定要吃的美食都在这儿了!清热解毒还开胃,关键只需几毛钱
- 健身美食两不误,这份减脂食谱你值得拥有~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谱写新时代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 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
- 为担当者担当 让实干者实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 这种传统的美食,传承了上千年,很多人嫌弃它,却不知它的养生功
- 守岛,就是守国——记新时代的奋斗者王继才
- 探索传统曲艺在网络时代的打开方式
- 《烽烟三国》特效好炫酷 黑科技让网媒记者“穿越”回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