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铁花”齐放
《青春与“铁花”齐放》,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5日电 题:青春与“铁花”齐放
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大年三十,北纬41度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境内的白云鄂博矿区严寒依旧。海拔1700多米的矿山顶上,气温要比它脚下的城区低七八摄氏度。汽车沿螺旋式伸向矿坑底部石子路盘旋而下,一辆辆迎面上来的两层楼高的运矿车卷起浓黑的浮尘,让人真正领略到稀土储量占全国83%、占世界38%的白云鄂博铁矿的博大与粗犷。
汽车行驶3公里后,下到一个布满碎石的平台上。一架钻机轰轰隆隆地在打炮眼,不远处,几位头戴棉帽、身穿臃肿冬装的工人跑来跑去,拉皮尺测距离、做标记绘图纸、量孔深布炮眼。他们满身尘土,远看像似老工人,近前才知全是小伙子。这就是被誉为矿山开采“大脑”的采矿技术组工人。
这个为一线爆破作业提供技术保障的核心班组,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9名大学本科生、3名研究生,三分之二是“80后”“90后”年轻人。
“冷吧?”棉帽包裹的脸庞冻得通红,双手戴着厚厚的棉手套,正在做钻孔深度记录的丁科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你们小心感冒。”25岁的他告诉记者,他们都穿着两条棉裤、两双袜子。他的搭档裴志远站在钻孔旁,向下放线、收线、报数据,清鼻涕凝固在嘴唇上,僵硬地微笑道:“今天算是最暖和的了”,前几天零下30多摄氏度,口罩外面哈气冻成寸许长的冰溜子。
此时,记者的手机被冻得死了机,不能拍照;才刚刚几分钟时间,感觉后背已冻透。他们说,终年阳光罕至的矿坑底部,气温比矿山顶上还要低四五摄氏度。难怪这里比天气预报显示的零下14摄氏度要冷许多。
冬季长达7个月的白云鄂博,冷是常态,而富含重金属元素的矿坑里更是冰冷如铁。抬眼四顾,直径1.4公里的主矿坑外沿暖日融融,垂直距离200多米的底部青灰一片,这个巨大的“铁釜”里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矿坑就是“办公室”,没有桌椅,没有热水,这群年轻人一干就是一整天。他们每天对采场的钻孔、爆破、采装、边坡清扫、边坡监测、边坡危险预警预报等进行现场技术管理,“视刮风天为地球唱歌日、雨天为地球洗澡日、雪天为世界化妆节”。
每隔几天,作业面要进行一次爆破。几十、上百个炮眼是他们密切关注的对象,每个16米至18米深的钻孔里要装成吨的炸药,哪个不能完爆都不行。他们既要保证节约炸药,又要保证爆破效果,经济、合理是他们时刻追求的目标。
“这些年轻人非常了得!肯吃苦,有思路,能创新。”老师傅王胜平竖着大拇指说,每次爆破后,总有石块落入钻好的炮眼里,小伙子们经常趴在地上,双手伸进钻孔把卡住的石块抠出来。如果二次钻孔,每个炮眼就会投入上千元。为了节约成本,小伙子们持续观测矿坑边坡缝隙,所做的“不稳定体实时监控与精准预报研究”项目2017年获得包钢集团公司科研技改一等奖。
“这点苦算不得什么,老一辈工人师傅比我们辛苦多了。”今年27岁的张帅,2015年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这里。他说,白云鄂博铁矿1957年建矿以来,一代代矿山人发扬“铁花”精神,在采坑里用一层层台阶画出矿山的年轮,源源不断地把原料送到包钢,冶炼出奔流的铁水,支援祖国建设,“如今,我们年青一代来到这里学以所用,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里的岩石缝里生长着一种被当地人叫做“铁花”的植物,它在干旱贫瘠的地方旺盛生长;巧的是,这里的矿石最终在包钢的高炉喷射出美丽的“铁花”,变成优质铁轨、钢板等产品。于是,矿山人把“铁花”作为精神的象征。
大年三十的鞭炮声次第响起,催促着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而这里的小伙子们依然坚守岗位,他们在为包钢高炉年后生产准备着又一批原料。
急着赶回家的你,或许在火车上已依稀闻到除夕夜团圆饭的馨香,可别忘了脚下的铁轨原料可能就是这些年轻人所备。
- 日本电影《念念手纪》重庆试映 催泪情节勾起观众青春回忆
- 剃光头、公路旅行...大佬们的青春一点都不咸鱼!
- 【青春不将就】00后新生开学攻略奉上
- 信璞投资归江:青春难却,养老路漫
- 痘友直呼:换季长痘(青春痘)怎么回事啊?2大因素告诉你
- 昨天,武穴这所学校上演一幕幕温情的青春大片...
- 收到高考录取书正在种菜 俞敏洪《开学第一课》诠释奋斗青春
- 种芦荟啦!团市委启动“青春助力、生产扶贫”项目
- 五月天百场巡演鸟巢收官 女粉丝90张票根记录“青春现场”
- 探索与实践|“一县一品”促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