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来源是秘方养生。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


1/“僧王”其人

清朝末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外有列强环伺,将中华大地视为他们口边的肥肉,每人都想咬上一口;内则由于朝纲不振,社会这各种矛盾激化,搞得民不聊生,各地民众纷纷高举义旗,影响最大的起义队伍有两处,南为太平军,北有捻军,一时间真是狼烟遍地,弄得清廷上下是焦头烂额……

在大清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几位牛人纷纷登场了。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首先是湖南人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之躯,缔造了威名远播的湘军,就是靠着这支白手起家的地方武装,同太平天国展开了生死较量。后来活跃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的许多熠熠生辉的政坛明星,如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丁汝昌……等就是出自这支队伍。

其次,是清廷王室中,也出现了一位足可以与曾国藩比肩的人物,人称“南有曾帅,北有僧王”的皇亲贵戚——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1811年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幼年时曾随父亲布和德力格尔为富人放牧。12岁时被送到昌图老城文昌宫读书。

两年后,14岁的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从此,走上了建功立业的辉煌之路。

僧格林沁是晚清最后一位敢于提刀上马的八旗贵族。从1850年起,他的人生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清朝的八旗军自入关以后,其自身的狼性与虎性都慢慢丧失,战斗力更是弱得惊人。但是,僧格林沁接掌军职后,却自己的部队训练得虎虎生威,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击败太平天国的北伐纵队,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因此殊功,咸丰帝于二月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人称“僧王”。同年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剿灭太平天国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结果都败给了僧格林沁,一时之间,“僧王”的威名震于海内。

1859年,僧格林沁奉皇命至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时,僧格林沁率部对于藐视中国守军警告的英法舰队予以痛击,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相持数日,英法联军军舰撤走。这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自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僧王的一生,身经大小数百于战,胜多败少,是八旗军中的另类将军。

[page]

次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被毁。主和派大臣埋怨僧格林沁触怒了洋人。咸丰帝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仍留钦差大臣职。

在朝中叽喳的人,能保官运亨通;在外拼命杀敌的人,却要为失败背锅。

2/最后一战

僧王的主业是剿捻(消失捻军)。《清史稿》对僧王的评价是:“僧格林沁忠勇朴诚,出於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剿捻凡五年,扫穴擒渠,馀孽遂为流寇,困兽之斗,势更棘焉。继事者变通战略,以持重蒇功,则僧格林沁所未暇计及者也。然燕、齐、皖、豫之间,讴思久而不沫,於以见功德入人之深。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其骁勇之姿可见一斑。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但是,由于他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有限,身虽勇,但心少谋。“僧王将蒙古铁骑,驰逐中原,可谓勇矣,而计谋不定,故无成功之望。”(刘体仁)历史学家蔡东藩也说:“僧亲王锐意平捻,所向无前,戮张洛行,诛苗沛霖,铁骑所经,风云变色,乃其后卒为张总愚等所困,战殁曹南。盖有勇无谋,以致于此。”

所以,僧王逃脱不了兵败被的命运,是与自身的缺陷有关。

1865 年,僧格林沁又率部征伐捻军。西捻军统帅张宗禹采取“打围战术”,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日夜兼程百余公里。僧格林沁性格暴躁,他暴跳如雷,率军数十日不离马鞍,“手疲不能举缰索,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孤军深入,对捻军穷追不舍。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就这样,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一步步被张宗禹诱引至山东曹州。在这里,张宗禹集结重兵,设下北、西、东三面埋伏,以小部兵力诱敌入瓮。僧格林沁果然中计,中了捻军的埋伏,大败而退。

这次,轮到张宗禹追赶,僧格林沁逃了。僧格林沁一路逃到高楼寨,捻军紧紧追赶。

5月18日晚,僧格林沁率领少数残兵突破捻军重围,逃到吴家店一带。僧格林沁因为受伤,落下马来,潜伏在麦田里,想趁夜逃出一劫。

3/王爷之死

但是,上天并没了眷顾僧格林沁,曾经威名远走高飞扬的僧王终究没能逃过这生死之劫,最终命丧于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之手。

那位少年名叫张皮绠。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张皮绠是安徽涡阳人,生于1849年,家境贫寒。他父亲和哥哥参加太平天国运动,追随于捻军首领张乐行。张乐行战死后,张皮绠随母亲投于张宗禹部下。

[page]

僧格林沁战败逃匿后,张皮绠奉命搜索残敌。在一片麦田里,张皮绠发现一个身穿黄马褂的清军。当时,张皮绠当然不知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僧格林沁,就手起刀落,杀死了他。张皮绠还脱掉了此人身上的花翎、株、帽等,穿在自己身上回到了军营中。

后来,经过反复辨认,最终确定这位被张皮绠杀死的清军就是僧格林沁。

这一年,张皮绠才16岁。而僧格林沁时年55岁。

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出去后,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清廷以亲王的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皇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

大清|僧王|少年|张宗禹|捻军|僧格林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僧格林沁之死:刀斩大清“僧王”的竟是位16岁的少年

僧格林沁之死成了晚清历史的军事转折点。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之后失去了可以控制局面的战斗力。就在僧格林沁战死的前一年,湘军攻占了天京(南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已经失败。僧格林沁一死,曾国藩马上就奉命北上对付捻军。尽管湘军已经进行解散工作,但李鸿章部和左宗棠部兴起,李鸿章、左宗棠在平定南方太平天国残余后也率军北上。1868年捻军基本被剿灭,曾国藩担任了直隶总督。就此,尽管八旗、绿营仍然存在,但来自湘军的勇营体系武装成为满清的基本军事力量和主力。虽然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宣布了这种新兴武装仍然腐朽、落后,不足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汉人控制满清军事力量的格局已经注定,从而构成了满清最终垮台的基础。

由此可见,山东曹州吴家店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所导致的历史后果是多么严重。当南方太平天国被打败,无论僧格林沁死与不死,北方捻军被剿灭都已经注定。但是,如果僧格林沁不死,八旗主力就仍然会是满清的铁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勇营武装很难获得向北控制的机会,所面临的命运要么绿营化,要么就像曾国藩已经在做的那样进行解体。总之,汉人不会有这样一个成为满清主力乃至掌握兵权的历史性契机,后来相应的所有历史演变就会全然两样。

4/后记

张皮绠杀死僧格林沁后,就离开义军回到老家涡阳,用积攒的银两在老家买了一块田地,改名换姓,娶妻生子,还在集市上开设粮坊做点小生意,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有一天,张皮绠酒喝多了,谈起了当年杀死僧格林沁的英勇往事。巧的是,山东巡抚丁宝桢也正派人到这一带搜捕张皮绠。丁大人获得了这一信息,就将张皮绠逮捕。

1873年,张皮绠被押解到山东济南,经过审讯后,遭到凌迟处死。时年24岁。

看来,这酒还真得少喝点,有时,酒不仅仅是误事,还真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