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来源是。

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引发|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


在李渊起事过程中,有两个人是最初的谋主,是他们一步步怂恿李渊走上了自立之路。他们一个是裴寂,一个是刘文静,可谓是李渊的从龙之臣。

当时,裴寂是晋阳宫监,刘文静是晋阳令,和还是太原留守的李渊往来甚密。一日,二人于月夜闲聊,见城上烽火缭绕,裴寂忍不住叹息道:“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

刘文静笑道:“时事可以预料,我们二人相知,何忧贫贱!”刘文静一向看好李世民,趁此机会对裴寂道:“李世民非寻常之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纪虽少,但命世才也。”裴寂不以为然。

刘文静既看好李世民,就偷偷的与他谋划天下大计,两人越说越投机,但暂时还不敢直接和李渊说。因裴寂和李渊关系最好,刘文静先牵线搭桥让他和李世民结交,三人渐渐达成共识。

引发|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

就这样,在裴寂、刘文静和李世民三人不停地怂恿、劝说下,李渊半推半就的同意了起兵,第一步计划是夺取长安作为根据地。

强行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后,李渊成为隋朝的丞相,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最为核心的左膀右臂。但是,随着两人官位的变化,刘文静开始不爽了。

公元619年,李渊已经称帝一年有余,裴寂官至尚书右仆射,实质上的宰相。李渊对他言听计从,见面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恩宠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而刘文静呢,其实官位并不低,被任命为民部尚书,相当于财政农业部长。但在刘文静眼里,我和裴寂功劳相当,为何他成了宰相,我却成了他的下级。

引发|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

人一旦心里有气,又得不到适当的发泄,那气压就会越来越高。所以,每当朝堂论事,只要裴寂赞同的,刘文静必定反对,裴寂反对的,刘文静必定赞同,经常让裴寂下不来台。

有一次,刘文静和弟弟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一起喝酒,喝多了后刘文静牢骚满腹,借着酒劲拔出佩刀猛砍柱子,喊道:“一定要砍下裴寂的脑袋!”

不久,刘文静的家里出现诡异之事,刘文起召来巫师在星光下披散头发、口衔大刀施法。恰巧,刘文静有位小妾因失宠对他怀恨在心,借此机会让哥哥举报刘文静谋反。

听说刘文静被指控谋反,李渊派出最为信任的裴寂、萧瑀调查真相。刘文静辩解道:“当初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裴寂是长史,职位声望大致相当。如今裴寂位居仆射,住着大房子,而我的官衔和待遇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况且,我还要东征西讨,老母亲留在京师无人照顾,确实有些不满的情绪,因喝醉了口出怨言,不能自保。”

引发|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刘文静之死,一场因争风吃醋引发的冤案

刘文静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谋没谋反大家心知肚明。但李渊却对着群臣说:“听刘文静这番话,显然是要谋反。”一时间,朝堂鸦雀无声。

只有李纲、萧瑀仗义执言,认为刘文静不是谋反,李世民也在反复求情,说道:“过去在晋阳,文静先定起兵大策,然后才告诉裴寂,现在的任用和待遇相差悬殊,令他产生怨恨情绪是有的,并非想要谋反。”

但裴寂显然不想再给刘文静活路了,对李渊说道:“文静的才智谋略在众人之上,加上性情粗疏险恶,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定是祸患。”

李渊一向信任裴寂,沉思良久之后,最终同意了裴寂的意见,判处刘文静和刘文起死刑,家产全部抄没。

从事实来看,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但对于刘文静来说,这一切难道不是自找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