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从象牙塔中带到聚光灯下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将科学从象牙塔中带到聚光灯下》。来源是光明网众媒号。
将科学从象牙塔中带到聚光灯下。聚光灯|科学|带到|象牙塔|《宇宙》---
作者:庞之浩
将科学从象牙塔中带到聚光灯下。聚光灯|科学|带到|象牙塔|《宇宙》---
时到今年,卡尔·萨根已经去世21年。这位天才的科普家第一次将“科学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概念带给大众。他参与了NASA的阿波罗探月计划,是水手9号航空成像技术组的一员,设计了先驱者10号上的“地球名片”,组织构想了在旅行者号探测器上安置“星际唱片”。他还留下了数不尽的著作,被阿西莫夫推崇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这颗天才的大脑只活动了62年,留下的累累硕果却鼓励了几代的年轻学子投身科学。
聚光灯|科学|带到|象牙塔|《宇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宇宙》 卡尔·萨根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萨根是一个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人。当他还是八岁小男孩儿时,就已经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推动他一路前行,在芝加哥大学取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拥有其他美国大学和学院授予的二十余个荣誉学位,之后又在哈佛大学担任天文学助理教授,在康奈尔大学担任天文学和空间科学副教授。
他的导师和同事认为,正因萨根的广泛兴趣和多学科兼修,才使他拥有了全局的眼光,准确地抓住了诸如生物学、天文学等不同科学间的交会点。他将不同领域的传统科学穿插交织在一起,在所有人之前领略了更为宏大的世界。在他初版于1980年的《宇宙》一书中,就已经将天文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结合起来,推断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会使金星表面温度远超人类的想象,火星土壤中的气体更可能源自化学反应而非生物反应。而在《宇宙》出版后的几十年里,不同研究领域的杂交硕果——例如天文生物学、天体粒子物理学、天体化学、行星地理学——才纷纷出现。
萨根不仅自己在科学上成就斐然,还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传播给了大众。不夸张地说,萨根称得上是科普第一人。他告诉我们,宇宙充满简洁的真相,了解科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在他之前,科学是曲高和寡的,对公众来说晦涩模糊,不但公众没有了解科学与科技的意识,科学家也不愿意普罗大众了解科学。萨根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不合理的局面,他声言“我们的真正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却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
萨根开拓了一条科普的道路,并沿着这条科普之路不断前行。他的每本著作都发行了数百万册,他开设讲座,无论在大学内外总能吸引大批听众,他还将科学从象牙塔中带到了聚光灯下。在萨根生活的年代,电视节目方兴未艾,萨根别出心裁地策划、主持了电视系列节目《宇宙》。他首创性地将各种特效引入科普节目中,使科学脱离了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以充满光电声色的全新面貌闯入人们的视野。《宇宙》的同名书籍久居畅销书榜首,BBC甚至评论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向遥远星球上的图书馆寄去唯一的一本书,那么非《宇宙》莫属。
除了科学,萨根对社会怀有深切的责任感。在投身科学之初,他就明确认知科学家有责任参与社会活动,在科学与迷信界线混沌的时候,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盲从和伪科学。他关心公众的思维,对所有人抱有同理心,对地球的未来忧心忡忡。在他生活的时代,地球饱受核战争和污染的威胁(今天这些威胁更加严重),他呼吁所有人为地球的未来发声,他建立了核冬天理论,用德雷克公式提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多么可贵,生命的存在是多么珍贵,存在并能感知到自己存在的人类是多么的独一无二。“他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探索星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美国《每日新闻》如是评价萨根。
可惜这样一位科学的形象大使,对中国的公众来说却是沧海遗珠。在萨根生活的年代,中国的科普事业还不发达,在信息畅通无阻的时代,萨根的作品也因为种种因素,没有在书海中脱颖而出。错过卡尔·萨根,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不幸。好在我们还有机会,书籍的存在使伟大的思想得到了传承,萨根及其科普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青睐。与萨根对话,我们必将受益良多。
(作者:庞之浩 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普作家)
- 英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比宇宙年龄还大的星系,大爆炸理论被推翻
- 科学家们证明:在太空繁衍生命很困难
- 极光到底怎么产生的?科学家找到了答案
- 太阳风暴警告:科学家称日冕物质抛射在今天或引发“电网中断”
- 直击世界十大待解科学谜团: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到底有外星人吗?
- 科学家:29亿年前的金星有生命
- 带对象见家长“指南”丨心理杂货铺
- 美政府近200亿砸向NASA:\"私有化\"国际空间站,5大科学项目被
- 科学探索需要匠心 | 2017“十佳新锐科普创客”优秀作品展示
- 【寒假科学故事】菠萝姐姐讲韩国火爆绘本《你好!科学》之拓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