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挺住”!!

美股“挺住”!!

两次调整透视A股命运:逻辑不明令行情起伏难定

每次行情无论是反弹还是调整,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行情特征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同样对比去年

11月份和2月份的这两次调整也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异同。

两次调整的异同点

首先共同点在于:

市场都仍然在金稳委为资本市场框定的上(服务实体经济)下(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限之间波动。例如近期市场传闻的信托去杠杆以及股权质押强平的消息传闻都可以看到监管层仍然有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态度。

但是不同点在于政策、市场预期、资金等方面。

博览的金典分析体系通道理论认为:政策导向改变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引导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影响股价涨跌。

那么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比前后两次调整:

市场预期:

11月份:资金亢奋抱团在白马蓝筹,面临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市场情绪由乐观转为悲观。

2月份:前期四根阴险已经让市场心态变坏,而随着官方媒体以及交易所刚刚澄清安抚市场的悲观预期并稍显平稳后,来自海外的暴跌再次引发A股市场避险预期的升温。

政策面:

去年11月份:市场极端分化扎堆白马股,监管层就抑制市场,并且引导市场舆论和预期转向理性。

2月份:上涨的时候,证监会保持缄默,基本上没有在监管舆论上进行过大干预;下跌的时候,因行情受制于信托和股权质押传闻,官方出面辟谣。

所以,总体来看监管层在政策上有意在政策实施上对冲市场的情绪(疯狂时压制、恐慌时安抚)。

资金面:

相较于去年11月份,今年2月份这波调整附近的成交量要相对提升。而无论是从1月份外资新进130亿美元的消息还是从1780亿新基金的发行来看,1-2月份的资金量都有实质性的提升。

去年11月份-12月份,不少基金刚刚发行还未建仓。而1-2月份是基金正式开仓布局的高峰期。

意外因素打破了A股市场主导下的平衡格局

对比完这几个要素之后,我们再来按照通道理论分析:

首先,政策导向上都是维持行情在稳定格局下运行。而且对比前后两次调整可以发现:

去年11月份是政策主导的下跌,而今年2月份则是市场主导的(包括1月份的上涨也是市场自身主导的)。

所以,要想从政策的视角来分析本次行情没法谈。这也就意味着政策导向的权重在本次调整的评估上要大打折扣。于是我们继续沿着通道理论的传导链条往后看市场预期:7日《A股能否止跌,短期内还得看“洋人”脸色!》一文已经指出“业绩地雷闪崩跌停——小票预期溃散——市场回撤,股权质押风险出现——加剧个股闪崩……最后形成了市场内部的恶性循环(小票崩多了,市场心态更为恐慌,使得更多小票继续崩,心态更加恐慌……)”。

所以多重预期的互相感染加剧了市场预期的悲观,最终就使得资金面和预期互相恶化扰动形成了上述的恶性反馈循环。

讲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

本次行情主要的症结是在于市场预期的变化打破了政策平稳之下的行情震荡周延边界。而这个意外主要还是因为来自于美股的暴跌。

我们研究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美股有美股的逻辑,A股有A股自身的逻辑,两者并不一样”。但是

放到2月份这个短周期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一阶段的A股完全靠市场自身的逻辑运行,内在并没有明显的政策逻辑去推动。这才使得A股在短期内要“看洋人脸色”。

既然说是市场占据主导,那么就会让市场的预期沿着市场的那套标准去走:例如K线、形态、情绪等。

1月份人民日报的“研究人士”已经说了美股要跌20%,现在面对着这个影响投资预期的“意外”因素,大家还不清楚美股到底何时才能真正见底反弹。这也就使得A股自身的预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现阶段来讲,我们A股自身没有明确的非市场主导逻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围股市走势基本上全线破位下跌,走势出现较为不乐观的局面。所以面对着此前长期牛市9年多的美股,恐怕还很难说它们已经调整结束了。这种情况之下,

只有等待A股跟随美股下跌逐步把美股的这个“预期”消耗,然后A股才淡化其他市场的影响转向企稳。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A股继续大幅下跌触碰到了我们所说的一行三会为股市框定的下限。

这个时候金稳委乃至证监会继续保持沉默“视若无睹”的可能性将很小,

由它们出手给市场带来较大分量的“利好”来扭转市场的预期,从政策上重新夺回对市场运行逻辑的主导权。

所以

好一点的情况就是美股企稳横盘震荡,而A股开始走向平静,进入到类似于去年12月那样的横盘修复行情。坏一点的情况就是下跌的空间扩大,调整的时间延长。



本文需要首先告之大家的是几个结论:

结论1:本次下跌比11月下跌的时间会更长,空间会更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在于本次回调是市场主导的。

市场主导下的调整会出现“预期市”的特征非常明显,而政策主导下的行情“政策市”的特征则更明显(虽然长期看股市都是政策市)。

所以“预期市”下的行情就会涌现出这样的一些场景:

阴线好大,市场恐怕是要大幅调整……

K线破位,市场估计岌岌可危了……

因为

政策市下,因为政策态度的强弱变化会让投资者心里有一些评估的标准和工具

:例如IPO速度、过会率、官媒口风等等。

这样的话,大家心里能够有“底”。政策严的时候跌得多点,松的时候跌得少点。

但是

短期内脱离政策主导下的“预期市”会因为缺乏对政策态度考量的标准,故而会形成“墨菲定律”

,也就是说事情如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的话,则更大的概率是往最坏的情况发展。这种情况下的K线会有明显的不同——更长更猛烈。

美股“挺住”!!

所以,在目前负面情绪干扰因素(外围大跌)的预期没有消散之前,市场因为心里没底而出现更多过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也会使得空间和时间上会超出“政策市”的状况。

结论2:由于回调更多是市场因素主导,而非政策主导,所以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下限”(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容忍度”会更大一些。

往往政策出面调控市场的时候会面临较大的反对声音,并且监管层会更多去考量市场的承担能力。

但是目前市场在1月底涨幅较大,而且前期白马股过高而使得整个市场不安分因素较多的这些现象都是监管层一直担忧的。这次借着一些传闻和外围股市下跌的拖累让A股各个品种完成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实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有利于监管层后期调控的。

所以,

目前监管层并没有很大的压力。

这一点上我们不像美国政府,其股市刚跌点副总统就坐不住了出来呼吁大家冷静。而我们监管层去年12月份以来除了银监会以外,证监会一直非常低调。涨不说,跌也不管。所以它没有太大的舆论压力。

结论3:基于A股自身缺乏主导逻辑,所以在美股暴跌等外因递减之前,A股仍将会在日线级别内上演暴涨暴跌的行情走势。

正是基于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的观点,目前行情因为内在运行没什么明显的逻辑,所以情绪上会受到全球股市的干扰。而这个时候一旦美股及其他市场继续出现暴跌回调,则A股跟风的概率极大。

结论4:极端情况:跌幅过于激烈的话,则政策大概率会出手干预。

A股继续大幅下跌触碰到了我们所说的一行三会为股市框定的下限。这个时候金稳委乃至证监会继续保持沉默“视若无睹”的可能性将很小,由它们出手给市场带来较大分量的“利好”来扭转市场的预期,从政策上重新夺回对市场运行逻辑的主导权。

因为近期传闻的资管新规也好、股权质押新规也罢。虽然说监管层提前打了预防针,并且在实施期限上设置了一些过渡缓冲期。但是这并不代表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没有一丁点是来自这些政策方面的。

所以,

看着行情跌到整个市场毫无信心的时候,也会不利于后期股市直接融资功能的发挥。

因为每次出现大幅暴跌之后,整个市场会出现信心崩塌。每次小级别反弹后套牢盘都会争相卖出。这种情况下要想恢复信心将极为困难。因此,政策面不会坐视太过极端的情况出现。

结论5:好点的情况是:走出类似于去年12月那种横盘震荡的格局;坏点的情况是:市场因为前景不明而选择空仓过节。

也就是说如果

短期内美股等外围市场能够维持稳定,则我们的预期将会好转。

其实这一点从7日市场已经可以看出来了。虽然说7日的沪指K线看似更长更凶猛,但其实还没6日低开近两个点后继续大幅下跌的那根看似小一点的阴线杀伤力大。而且从跌停板的数量来看,从几百家一下锐减到20余家。仍然反映出市场的情绪大幅好转。所以只要外围股市能够稳住(包括盘中时间相关股指期货能够不大幅下跌),那么A股的心态将会慢慢平稳。

而坏的情况就是美股继续大幅调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临近春节长假。整个期间我们不开市,但是美股开市。所以为了防范不确定性风险,国内资金可能更趋向于持币过节。这样也会让整个市场的心态会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