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背后的故事 | 流动性的影响如何演变(二)
专栏作家 | 蔡宇飞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经理
本文是蔡宇飞 国债期货背后的故事 系列第二篇
回味首篇 国债期货3%背后的故事
摘要:
目前市场所处的阶段应该是久期越长越容易成为CTD,但是直接通过期货合约的F10,观察最廉次数可以发现,并不是久期最长的券最廉次数最多,而往往是次新券或者是老券最廉次数最多,这是否说明次新券由于其流动性较差、价格较低,流动性因素对久期因素形成冲击,使得久期法则失效了?
我们认为其实并不是。主要原因是高利率阶段,新发券的区间会和期货合约错位,比如新发券在期货合约到期前一个月发行,其天然竞争最廉次数上处于劣势,所以应当分区间判断最廉次数才是判断合约CTD的最合理方法。
经过区间划分之后,发现某些合约下久期最长的券在其发行之后,最廉次数还是相当可观的,当然也有一些合约,流动性非常差的券最廉次数最多。久期因素肯定是主导了现在CTD的分布情况,但是流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现象形成冲击。
本文针对17年的合约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并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种基差交易的模式,即做空流动性较好的非CTD券基差,活跃券未来由于缺乏流动性变成CTD的过程中,其基差收敛的收益要高于单纯直接做空当期的CTD基差。
流动性对CTD结构的影响分析
2017年国债现货收益率一直处于高于3%的名义标准券票面利率的区间内,按照久期法则来判断应该是久期越长,折价越多,越有可能成为CTD,但是通过期货合约的F10统计可以发现,上一年发行的老券或者次新券往往最廉次数最多。原因可能是,久期最长的往往是新发券,由于新发券的流动性最好,所以其交易收益率会低。而次新券或者是老券,由于没有流动性,收益率略高,相对交易价格低廉,更容易成为CTD。
理论告诉我们久期因素肯定在CTD选择中占主导地位的,但是流动性因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CTD的结构,或者说流动性的因素是否使得判断CTD的久期法则失效了呢?
数据来源:Wind咨询,前海开源基金,2017-12-31
显然不是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现券存续时间不一致。仔细研究一番才发现,通过可交割券的最廉次数来判断哪只券在当期合约当中CTD的论据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期货合约存续期就是9个月,活跃券可能发行比较晚,比如在期货存续快到期的时候才开始流通,所以活跃券在竞争CTD次数上天生具有劣势。
因此数据要稍作一些处理,以T1706为例,其上市时间是在16年的9月份,上市之初160017是久期最长的券,合约持续期内,新券(久期最长)依次是160017、160023、170004和170010,也就是说2017年的新发券只是占其存续期当中的一部分,将所有的可交割券拉到同一个体系里上评价“次数”这个指标,可能有失公允,毕竟170004和170010的流通时间只存在于T1706的后半段。170004和170010在成为CTD次数上的少,很有可能是因为其存续期较短导致的。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结论一:在高利率阶段,直接看全部区间的最廉次数来判断合约CTD的方法,有失公允。因为会有新发券进入可选范围,而新发券本身流通时间也较短,造成其天然竞争CTD的次数上处于劣势。建议根据流通区间分别判断CTD的分布情况。
当然,上述结论仅存在于高利率阶段,低利率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主要因为短久期券成为CTD的时候,不会存在新发券进来干扰的情况,毕竟所有的短久期券在合约下存续期间一致,通过区间内最廉次数来判断CTD是充分客观的。
现在建立一个体系来重新分析一下CTD的构成,具体方式是将合约区间按照债券发行日进行划分,重新评判每个区间内的CTD分布情况,例如对于T1706合约,其到期日在2017年6月份,而170010在2017年5月4日开始发行,所以第一个区间是2017年5月4日之后到合约到期日,只看区间内的CTD分布情况。
170004是在2017年2月9日发行,所以第二个区间统计2017年2月9日到合约到期日之间的CTD分布情况,但这其中不统计170010的数据,以此类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个合约下,可比较区间内的CTD分布,评价新券和老券之间,到底是新券由于久期较长折价较多能成为CTD,还是老券因为流动性造成价格较低的原因成为CTD。具体方法如下图示意:
T1706的统计数据如下:
数据来源:Wind咨询,前海开源基金,2017-12-31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以下几点结论:
(1)170010上市以后,其CTD的主体地位还是非常明显的,上市后到期的24天内,最廉次数为11次,同时他也是久期最长的券,符合理论描述中久期最长的券就是CTD的判断。所以,不能因为仅仅因为T1706下170010的最廉次数较少就否认其CTD的地位。
(2)170004上市之后,CTD次数也是较多的,但是次新券由于流动性的缺失,以较低的价格挑战了170004的CTD地位,特别是160017。
(3)160023和160017上市后,CTD次数也是最多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T1706合约下,其CTD的选择非常符合久期规律的,即新券上市之后凭借其较长的久期,竞争到了CTD。流动性较差的次新券对CTD的威胁程度并不大。
但是上述情况并非在每期合约当中都是一致,我们又统计了T1709和T1712,发现其实次新券和老券的流动性对其成为CTD的影响非常大。
数据来源:Wind咨询,前海开源基金,2017-12-31
以T1709为例,可以看出来170018在其上市后并没有因为其久期的优势成为CTD,仅最廉3次,这段时间当中最廉次数最多的券是160010这个流动性非常差的老券。170010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上市后成为CTD27次,但是也并不是最廉次数最多的现券,这段时间还是160010最廉次数占主导地位,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在170004上观察到。对于整个合约来说,160017和160010的因为其流动性缺失,基本上替代了最新券,成为了合约贯穿期内的CTD。
T1712的情况与T1709比较类似,只有170010上市之后对CTD的竞争力强一些,其他几个时间段内,次新券160017和160010都成为了最廉次数最多的标的。所以,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T1712合约下流动性的因素也比久期的因素要大很多。
当然,有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是160010和160017的券成为CTD,但是整个CTD的久期中枢肯定是比2016年抬升的,因为2015年的现券,尽量流动性再不好,也轮不到如此短久期的标的去竞争CTD的地步。整体上还是长久期券之间的流动性权衡。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第二个结论:
结论二:高利率环境下(3%以上),都是长久期标的当中,流动性对CTD结构的影响其实并不确定。某些合约下,活跃券因为久期较长,折价较多,更容易成为CTD。某些合约下,老券的流动性太差,更便宜,更容易成为CTD。
其实上述问题的另一面就是,低利率环境下(现货收益率大幅低于3%),没有新券的扰动,短券的流动性其实都不好,所以久期影响因素占主导地位。相对于高利率环境,CTD更稳定,更容易集中在最短久期端。
另外,如果仅选择期货的活跃期进行统计,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只是将上述表格中活跃部分筛选出来即可,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构筑一种基差交易模式
既然观测到CTD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其中的基差情况设计一个交易模式,针对T1709和T1712展现出来的特征,可以做空非CTD活跃券的基差。这主要是因为,新券由于其流动性较好,在发行之初价格上会给流动性溢价,但是随着其流动性不断缺失,其与期货之间的价格在不断收窄,可以设想未来的某一天,由于其流动性差,价格显著低,可以替代当时的活跃券成为CTD,所以做空非CTD活跃券的基差获得收益,可能会比直接做空CTD基差获得的收益要多,整个交易模式的原理可以通过下图展示:
比如对于T1709来说,170010上市时是非CTD,同时也成为了T1709某段时间的活跃券,随着其流动性的流失,基差收敛速度会更快,这里指的是至少快于CTD的基差收敛速度。同样的问题存在于T1712合约下的170010,如果直接做CTD的基差(比如160017),做空收敛可能没有这么快,但是做空170010,效果会好于做空160017的基差。
数据来源:Wind咨询,前海开源基金,2017-12-31
可以看出170010的基差水平期初一直是大于160017的,在临近期货到期时,其基差水平开始小于160017,可想而知170010基差收窄的程度要大于160017,这个交易模式的前提是当期活跃券并非CTD券。
基差收敛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转换期权价值的下跌(假设CTD和非CTD的carry一致),CTD的基差收敛至0,而非CTD的基差不会收敛到0,假设一只现券经历了从非CTD到CTD的过程,那么做空潜在的CTD券就有了流动性损失和转换期权价值损失的双重基差收敛收益。
(完)
- 黄金期货冲高回落 下周金价或偏阳开局
- 香港富豪背后的大佬,他用千元就赚到百亿,澳门赌王都曾帮他打工
- 再谈国债收益率上涨对股市的影响
- 炒币100问 六 期货篇
- 王者荣耀:英雄倒下后的几个尴尬小秘密,哪吒的风火轮是木头轮?
- 【玉米期货】春节过后有一波赚钱的机会!
- 从警26年 接警员“张姐”发朋友圈感叹“最后的值班日常”
- 春节放假安排2018日历:2018春节期货交易市场放假安排表
- 节后找工作哪家强?想月薪过万找招行!
- 中国增持美国债务规模达七年最大 美媒:借钱还能对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