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仅存的老烟囱已被列为文物

《主城仅存的老烟囱已被列为文物》,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烟囱,是很多南京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喷着黑烟的一根根大烟囱,是一个年代里中国人脑海中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如今,烟囱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2015年下关电厂的烟囱走进历史深处之后,整个南京城区的烟囱,可能就只剩下了一根。





严格说来,下关电厂的大烟囱,比很多南京人年龄都要小,它只存在了20年左右。而对于老南京人来说,他们记忆中的烟囱,却大多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他们“同龄”。





南京老照片收藏家于先生告诉记者,从他收藏的老照片、老明信片来看,民国时期,南京主要的工厂都建起了烟囱,其中,首都电厂(下关电厂的前身)、中国水泥厂、江南水泥厂的老照片上,都可以看到烟囱林立的景象,永利铔厂、和记洋行当时也建有烟囱。





老南京人孙建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京建起了很多大规模工厂,这些厂也都有烟囱。“中央门外,工厂特别多,一根根烟囱犹如巨龙吐烟,很是壮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还没有普遍的环保概念,烟囱鳞次栉比,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小时候画画,画对未来城市的期盼,就是画的大工厂、大烟囱。”读者赵先生说,当年很多反映社会建设发展成就的影视、绘画作品中,也经常表现城市处处都是烟囱的场景。





在老南京人记忆中,烟囱的标准形象是:通体用红砖砌成,从下往上,渐渐收分。烟道的出口则略大,向外凸出,有如一顶圆帽子。





为了方便维护,很多烟囱外侧还有可供人攀爬的简易梯子,从下面一直通到上面。“我们小时候,家附近有一个七八层楼高的烟囱,同学经常打赌,看有没有人能够爬上去,还真有胆大的,但往往爬了一半就打了退堂鼓,下来了。”“70后”南京人刘伟保存着这么一段“烟囱记忆”。





“爬烟囱”一般都是“厌蛋头”、“小炮子子”所为,那个年代里,很多男孩子借此证明自己的胆量和勇气。





在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人公马小军为了展现自己的男人气概,爬上了烟囱,但又失足坠下,好在炉膛里都是烟灰,染了一身黑的马小军幸运地完成了一次“英雄壮举”。





烟囱曾是城市工业发达的象征,但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它们被取代,被淘汰,渐渐地一个个消失。





查阅新闻,这两年南京城区内爆破、拆除了多个大烟囱。2007年,南京热电厂180米大烟囱爆破;2010年12月,南京酒精厂废弃多时的大烟囱被炸掉,这个大烟囱曾长期横亘在凯悦天琴小区前;2010年,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名录的江南水泥厂烟囱,也没有逃过被拆迁的命运。





据记者求证,目前南京主城区留存的老烟囱,只剩下一根,位于汉中门外莫愁湖东路,可能是白敬宇眼药庄旧址的组成部分。白敬宇眼药庄旧址已经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这根烟囱就位于路边。烟囱不高,大概只有七八层楼高,其表面经过了改造。据了解,白敬宇眼药庄旧址由一栋5层大楼、两排长条平房组成,是典型的英式厂房建筑。房屋为砖木结构,梁架极具英式风格。大楼建于1938年,原为“普丰面粉厂”,1949年后改名南京面粉厂。





南京的白敬宇则是老字号,其在南京的第一家分店于1932年开业。民国时期,白敬宇南京分店发展成南京白敬宇药庄总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则改为公私合营南京白敬宇制药厂。





1958年,南京白敬宇制药厂搬到了二道埂子原南京面粉厂的厂址,后来又改为南京第二制药厂,即如今的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前身。南京第二制药厂搬走后,老厂房作为工业遗址被保留了下来,如今作为一家饭店使用。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这个烟囱虽然不能确认为民国建筑,但其年代久远,也可能属于白敬宇或者其后的南京第二制药厂曾经用过的厂房设施。而在主城以外的江宁、栖霞等地区,还零星保留着一些过去留下的老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