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家单位共建中关村科学城 三年培育3至5家千亿级企业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96家单位共建中关村科学城 三年培育3至5家千亿级企业》,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
;
; 东方网1月23日消息:昨天,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成立,共有96家成员单位参与“共建”。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成为全球原创思想、顶尖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主要诞生地和聚集地之一。另外,海淀区委区政府昨天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出“创新发展16条”,努力打通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和“堵点”。

  关键词

  共建联席会

  96家单位共建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由各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单位、科技服务组织、海外专家等组成,拥有96家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百度和军事科学院等。

  中关村科学城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未来空间范围包括海淀区全域和昌平区部分区域,拥有我国最齐备的创新资源要素、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最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聚焦所在。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联席会旨在激发以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领域、科技服务领域、优秀人才等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主体活力,打破行业所属、层级分别、业务领域界限,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通过互动协作和深度合作,增进联创共建,形成创新发展合力,提升区域创新资源的密切联系,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记者获悉,中关村科学城到2020年的目标是:高新技术企业收入达到2.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3万件。

  关键词

  创新发展16条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痛点

  大咖云集联席会,三年内培育3至5家千亿级领军企业,落地建设2至3家国家实验室,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优秀人才安居乐业,100亿元规模空间更新基金,创新服务“码上办”……昨天,海淀区委区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即“创新发展16条”,努力打通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和“堵点”。

  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介绍,“海淀创新16条”是在深入落实海淀区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着眼于在更高层次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而出台的新举措,包含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创新型企业“3×100”计划、“创新合伙人”计划、城市空间更新行动、“科技城市”建设行动、“科技公民”培育行动、创新服务“码上办”行动等“九大计划”和“七大行动”。

  解读“16条”

  三年内培育3至5家千亿级领军企业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海淀创新16条”注重创新型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结构培育,以“3×100”计划为依托,计划每年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聚焦支持领军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培育;计划三年内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领军企业,新增6家以上百亿企业、30家以上亿元企业。

  同时,针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力争三年内新增10至15家“独角兽”企业,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进一步完善高精尖产业结构。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海淀创新基金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建设,形成1000亿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探索实施“龙门计划”,加速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形成资本、技术、产业、企业的良性互动。

  每年安排2亿资金吸引“创新合伙人”

  人才是“海淀创新16条”重点关注的创新要素。海淀区将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关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科技战略专家、法律财务管理专家等创新群体,吸引一批具有高度黏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同时,分领域绘制全球顶尖人才图谱,建立顶尖人才“储备池”,在全球范围内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力度。据悉,世界顶级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将是海淀区重点引进的合作对象。

  此外,拟通过设立“青年科学家大奖”和“创业雏鹰大奖”,加强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在落户、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强化对人才的综合支持,计划三年内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一进海淀就有浓浓科技范儿

  未来,一步入海淀区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科技范儿。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海淀区将构建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相匹配的新型城市形态,通过组建规模100亿元的城市空间更新基金,加快推进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标志性示范街区。

  同时,还将优化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加强高品质友好交流公共空间建设,“让城市慢下来、让空间优起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新交流场所。计划在北清路沿线重点打造一批中央科研和休闲区、中央商务活动区和功能型创新节点。

  未来,海淀居民的家门口将出现若干“百度公园”、“小米公园”,这些与众不同的科技范儿公园将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和体验高科技产品的好去处。“海淀创新16条”提出,拟试点建设以领军企业、著名科学家等命名的主题科技公园,打造科技秀场,树立科技城市新标识。“目前正在选址,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建成。未来,还计划打造不同科技主题的公园,比如人工智能主题公园。”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科委主任林剑华说。

  创新服务“码上办”优化营商环境

  未来,海淀区将通过一个“二维码”集成所有创新服务政策和政务服务,解决创新服务信息不对称、服务政策多头出的难题。通过建立创新服务需求统一受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统筹全区创新服务职能,完善涵盖政策发布、政策申报、服务需求对接、审批事项办理等功能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码上’与‘马上’谐音,是对政务服务质量和速度的庄严承诺。”林剑华表示。

  马上就访

  为企业及人才

  打造扎根发展“土壤”

  “海淀创新发展16条”中,专项资金安排总计达近20亿元,这些资金将如何发挥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支持作用?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昨天表示,“海淀创新发展16条”中提出的近20亿元专项资金,是在区级财政资金角度做出的安排,用于支持具体措施落地;实际上,海淀不仅仅通过专项资金,还通过多渠道支持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发展。

  李长萍举例说,比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三家企业合作设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年度规模2400万元,支持相关主体围绕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支持设立中科院科技创新母基金、北航长鹰军民融合与先进制造基金、北理工京工弘元基金,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专业机构联合设立总规模50亿的海外创新母基金,支持海外创新项目发展等。“这些都是对企业和人才支持的方式。”

  截至目前,海淀已形成40余只基金、总规模580亿元的“海淀创新基金系”。“从这个角度讲,海淀对于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的规模是绝对不小的。”李长萍说。

  李长萍表示,在给予直接支持的同时,海淀更注重通过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企业和人才打造能够长期扎根发展的“土壤”,实现以服务引才、以环境留才。

  李长萍表示,下一步,海淀区还将加强“海淀创新发展16条”与北京市相关政策的衔接,整合资金和政策资源,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新型城市形态等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