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如果你把财务自由当成结果和目的,那么注定会失望。就像你把每个月的工资当成自己的目标,那么在得到薪水前的三十天都会感到生活难熬痛苦。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已授权 

作者: 东颖

财务自由,这个已被大家说滥的词,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人生理想”。曾几何时,许多人的梦想都变成了远离喧嚣的城市,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一家小店,玩玩摄影、种种花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财务自由,像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罂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趋之若鹜。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

我认识的一个北京上市公司老板,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年就卖掉了估值上亿的公司。他说现在有钱了,终于可以去过理想中的生活。

过去的十几年,他每天都高强度工作,每天能睡五个小时已经是奢侈,周末别人都在家里陪老婆孩子,而他在外地出差。

“抗日战争8年,我这战一打就是十几年,腰早就坐坏了。”

那时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梦想就是:

公司上市、卖掉公司、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过没有烦恼和压力的生活。

所以公司刚一上市,他立马换取了钞票,带着一家人去了丽江。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花了两百多万来装修,又买了单反和画画工具,准备去过他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最开始,在朋友圈时不时都能看到他发的状态。今天开车去洱海,帮家人照相。明天买回一车的新鲜花草,亲自种满院子。在丽江认识的有趣的朋友,新鲜的见闻……每天上班的时候打开朋友圈,看见他发的这些生活状态,都会由衷地羡慕。

谁不想摆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一顿丰盛营养的早餐,写字看书喝茶,不赶时间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而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永远都在别处。

还不到两年,这位朋友就重新回到北京了。他的精神看上去还没有之前长年累月熬夜工作时候的好,人发福了,却不是幸福生活的发胖。

“那种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还是工作好。”

谈起在丽江的生活,他说一开始是挺好的,因为新鲜嘛。反正自己有钱,怎么折腾都行,在丽江开了两家客栈,找了人来管,自己基本不操心。本来想着要学摄影和画画,但东西买回来摆弄了几天就搁置了。都说在丽江最舒服的事情就是晒太阳,但晒久了都一样,除了皮肤变黑了,人也没多长两个翅膀出来。

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人生突然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奔头。

“我都不知道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都快抑郁了。”

过去每天早上一睁开眼,要做的事情就纷至沓来。

开会、处理邮件、想方案……没有尽头的工作令人疲惫。但在丽江,每天早上醒来睁开眼,脑子空空,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待在这里的目的又是什么?

曾经想要逃离的生活,却变幻成另一种模样重新束缚住自己。

生活无处可逃。

朋友回到北京后,又重新开始创业。他说现在至少不再为钱工作,虽然挺累挺忙的,但他这只无头苍蝇总算找到了支撑自己生活的支点。

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作为万科曾经的掌舵人,王石在功成名就财务自由之后就醉心于游山玩水和美人。离开公司去游历西藏、登山探险、飞滑翔伞、滑雪、谈恋爱……连潘石屹都调侃他:“

王石辞职了,其实他还很年轻,比起默多克、巴菲特,这些都还在努力工作的企业家,王石还是年轻人。他的心态更年轻,现在还正在谈恋爱呢。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虽然辞去万科董事长,但王石没有真正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身兼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和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的名誉职位。一个曾经尝过名利滋味的人,很难真正淡出做一个超脱潇洒的游侠。

张朝阳在曾经的采访中,经常抱怨自己很累,不可想象的累。他说自己回国创业以来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于是,张朝阳开始退居二线,让自己在游艇、钓鱼、登山之间放松“疗伤”。结果导致搜狐上下也弥漫着一股懒散之风,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被甩出了互联网一线阵营。说要“隐退”的张朝阳立马放弃了之前的想法,重新回来,誓要“再造搜狐”。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他们的血液里天生就带着征服的狼性。他们对权力、社会价值和存在感有着永不疲惫的追求欲。如果没有了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即使财务自由,每天泛舟湖海,诗酒茶话,也依然无法弥补他们心中对于权力和实现自我的渴望,只会在漫长的时间里日益消耗自己。

所以周围许多四十多岁从体制或者企业出来的人,没有选择退休安享晚年,而是选择投入另一波创业大潮,继续在案牍劳形里度过剩下的时光。

宗庆后,44岁才开始创业成立娃哈哈。褚时建75岁高龄重新创业,种起了橙子,以“褚橙”红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让自己成为了传奇。再远点,黄忠60岁跟刘备混,姜子牙八十岁当上丞相,孙悟空五百岁了才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自古以来,这些嚷着把酒话桑麻的企业家或者军事家,都不过是在疲惫之际的一时感慨,它存在的时间不过一瞬。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喜欢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轻人

和上面那些在实现财务自由后,才敢去追求理想生活的中年人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不上班的生活。

根据国内某大型求职网站发布的《2017 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

近三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持续走高

,2016年应届生的离职率更是高达 26.5%。另外,一线城市员工的离职率增长较 2015 年高出 4.1 个百分点,为 22.4%。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从“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到“急性拖延症请假一个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厌倦工作,逃避工作,即使没有达到财务自由的经济能力,但也很洒脱的辞职,或者去创业。

除了因为现在年轻人家庭经济负担较轻,从小养尊处优外,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迷茫和焦虑。

“我每天一进办公室,就觉得窒息。”

这是我曾经的同事小美的原话。对她而言上班就是消耗青春,浪费时间。大好的青春年华为什么要浪费在电脑面前,用高晓松那句话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于是小美辞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国旅行。从新马泰到国内的西藏、新疆,每天的生活都在路上,她觉得这样才算活着。但旅行半年后回来的小美依然很焦虑。这次不仅钱花光了,还没了工作,而等待她的是下个月的房租和一堆账单。上班痛苦,但是不上班更痛苦。旅游散心,无论去到多远,只要回来依然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因为暂时的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

不同年纪,同样的焦虑

中年人也好,年轻人也罢,迷茫和焦虑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摄影、画画、旅行,都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事情。但是学习和去做的过程中,仍然不乏枯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自然而然就会厌倦然后放弃。

我认识一个男生,是某网站的旅游驻站作者,就是以旅游为职业,然后做旅行攻略写成文章发在网站上,每个月的收入根据发文数量和阅读量计算。他一年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跑,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和交往多年的女友分了手,因为对方没有办法接受他常年不在身边。

你看,就算真的去做一份别人眼里有趣味的工作,生活也不见得尽如人意。

我们期待向往的那些,只是因为离我们本身生活很遥远,我们就给它添加了许多的滤镜,让它变成了我们幻想出来的美好。

我们都向往远方,希望去过一种没有烦恼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其实我们想要逃避的是生活的琐碎、枯燥、无意义,但我们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可能逃离生活本身。

安·兰德说,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

如果你把财务自由当成结果和目的,那么注定会失望。就像你把每个月的工资当成自己的目标,那么在得到薪水前的三十天都会感到生活难熬痛苦。

人类为什么要工作

每天挤公交地铁,去到公司,打开电脑,一坐便是一天。重复机械的生活,啃噬着我们的身心。脱发、油腻、焦虑,如果不是为了钱,我们又究竟为了什么上班工作?

在TED的演讲视频《我们为什么工作》里提到“思想技术”。

工业革命之父亚当·斯密相信人类的本性是懒惰的,除非你让它有价值,他才会去做。而让它有价值的方式,就是通过激励,给他们报酬,这是他们会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所以我们制造一个工业系统,当中充满了这种关于人类的错误观念,但是一旦这种生产系统出现了,人们就没有别的办法去操作,只能跟着亚当.斯密的那种设想。工作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用来说明错误的思想如何创造出一种环境,最后竟变成了一种现实。

也就是说,我们工作是为了报酬,这本身是一件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体系。是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哪怕他压根自己没有经历过,但他想象中那是很美的生活,就通过意识形态用文字、声音或者图像表现出来,于是人们就会慢慢去接受这样的想法。哪怕田园生活根本就不是自己需要的。

同理的,当所有人都在阐述工作就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工作的意义就变成了单一性的事物。在我们接触它的时候,自然就会感到厌烦。如果你恰好在做的是一件不喜欢的工作,恐怕这种情绪就会更加强烈。

我们的人性,是我们创造的,而不是我们发现它就是那样。我们通过设计制度,让人们生活和工作在其中。我们的价值系统束缚了我们自己,但应该相信能够突破这样价值系统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能为自己的工作和财务自由,设计出另一套系统,那为什么不能是“这份工作正好是我喜欢的”、“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让我每天多睡会儿懒觉,而睡懒觉能让我活力满满”、“财务自由可以让我实现小时候当作家的梦想”……这些更正向积极的思想呢?

我们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努力”

财务自由是实现理想人生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就像那个有名的寓言故事,富商和渔夫一起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如果富商的终极理想是晒太阳,那他可以在几十年前就实现这样的生活。

李笑来解释财务自由,

是指通过金钱的原始积累,让你有更多的选择,不再为金钱打工。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如果每一次出发都只是为了目的地,那么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只会变成“忍受”。我们这个时代太夸大努力的价值了,一个导演拍戏拍得烂,但因为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因为他很努力了,所以我们就要谅解他电影的失败?一个明星没有演技和才华,因为他很努力了,所以我们要接受他在屏幕上带给我们的尴尬?

努力就意味着“牺牲、忍受”?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不努力吗?如果努力只是为了标榜自己理应获得的谅解和肯定,那么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付出巨大努力到达的终点,会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好。我们在感慨那个奋斗了十八年才和同学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励志者,却忘记他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所以他当然不会觉得快乐。

攀比,比较,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迷茫和不知所措。

95后已经有人年入千万,00后已经开始当CEO,永远都有人比你优秀,在所谓成功的标准上是没有上限的。

就像

我们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而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

我们经常能从一些手工匠人身上看到一种淡然的气质,他们好像只沉浸在手里的物件上,无论得到多少金钱和赞美,他要做的也仅仅是做好手里的东西。在那个过程里,他得到了想要的快乐。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人生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就是为了和同学坐在一起喝咖啡?

还是拼命努力忍受眼前的生活只为了实现财务自由?

或者只是单纯地不想上班宅在家里?

那么财务自由之后呢?

在家里待上十年之后呢?

写在最后

这让我想到《武林外传》其中有一集,佟湘玉因为生活里没有目标而陷入无聊和迷茫,于是她不断给自己找目标,但这些目标总有实现的时候,所以她的迷茫永远也不能终止。她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是为了目标而寻找目标。

当你开始不再寻找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时候,你的人生才开始真正变得有意义。

生而为人,我们就像走在一条漫长没有尽头的荒原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迷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意外。

工作,就像我们在沿途采到的鲜花,捡到的果实,它最终也会随着时间而化为尘埃,但它曾带给我们或美好或腻味的香气,或甜或酸的滋味。

我们在不停奔向终点的时候,这些被我们遗落在原地的东西,会告诉我们曾经存在过的意义和价值,是代表我的存在。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热文推荐

凌晨4点外卖小哥发短信:“谢谢你,让我彻底告别这一行”,看哭无数人……

高铁之下,中国格局巨变,哪些城市将崛起?(信息量太大)

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