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终于盈利,但烧钱还不能停( 二 )


今年3月 , 淘宝特价版历经一年多的公测后正式上线 , 顾名思义 , 淘宝此次推出的新版电商APP直指低价和三四线等下沉市场 , 淘宝特价版的商品价格普遍集中在100元以内 , “家电”等商品价格控制在50元左右 。 此后淘宝特价版同拼多多也展开正面交锋 , 如今年7月份 , 拼多多提出“真香节” , 淘宝特价版则趁着国庆、中秋连休推出“更香节” 。
除了低价策略争夺用户 , 双方在产业链上的争夺更为激烈 。
同淘宝特价版推出的是阿里的C2M(用户直连)战略 , 淘宝特价版负责人汪海曾介绍“我们和传统的其他友商做的C2M不一样 。 C2M本质上还是一个规模经济 , 它不是完全的个性化定制 , 而是大规模定制 。 所以它必须基于一个巨大的海量人群的需求 , 再去做新的生产 。 ”
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 是指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发订单 , 工厂接收到订单后直接进行设计、采购、生产、发货 , 实现工厂到用户的直链接 , 这一流程的基础就是需要大规模的相同需求的人群下单 , 以便工厂端的批量生产 。
不过不同的是 , 淘宝特价版更加注重工厂端的建设 , 因为随淘宝特价版推出的还有超级工厂计划、百亿产区建设 , 与淘宝特价版并称为淘宝的三大支柱 , 这意味着淘宝供应链将继续升级 , 通过推进工厂的数字化建设 , 响应用户需求 。
拼多多的做法 , 则是通过拼单的模式 , 将同一类人群的需求 , 反馈给工厂 , 实现定制生产 。 在供应链上 , 拼多多不得不面对淘宝特价版的进攻 。
双十一当天 , 淘宝特价版官方宣布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突破1亿 , 根据Trustdata统计数据 , 淘宝特价版第三季度的月活的环比增速高达66.6% , 净增活跃用户为拼多多同期的近20倍 。 淘宝特价版对拼多多的攻势可以说很凌厉 。
拼多多|拼多多终于盈利,但烧钱还不能停
本文图片
京喜方面 , 根据双十一战报 , 11月11日当天 , 京喜订单量近1500万单;11月1-11日 , 京喜APP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60% , 带动产业带商家订单量环比9月日均增长15倍 。
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围猎 , 烧钱却是拼多多不可避免的选择 。
如果面对下沉市场低价补贴是拼多多的盾 , 以品牌建设进攻一二线城市则是拼多多的矛 。
从今年8月拼多多二季度发布的财务数据上看 ,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GMV的份额占比从37%上升到48% , 也算半只脚踏进了“五环” 。
补贴策略上 , 拼多多也由日常消费品转向电子数码等低频高价产品 。
而且随着平台的壮大 , 新品牌孕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 如今拼多多也培养了浙江三禾、家卫士、南方生活等品牌 。
拼多多的品牌策略还在升级 。
今年10月底 , 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级新品牌计划 , 其重点就是帮助代工企业扩大自身销量以及转换打工企业角色 , 打造自身品牌 。
在补贴的加持和各个板块的完善下 , 拼多多在迅速追赶“老大哥”阿里 。
2、生鲜副战场——是项苦业务
11月12日 , 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会议还提到一个关键词——“多多买菜” 。
拼多多战略副总裁David Liu在会议上表示 , “我们已经准备好重金投资开发或加速农产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 ”
拼多多CEO陈磊也表示 , 拼多多增速放缓、进一步提高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也是推出“多多买菜”的一个原因 。
“多多买菜”所要进军的生鲜市场不是个新鲜的领域 。 从“褚橙进京”开始 , 老一辈企业家褚时健的果林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 也打通了都市圈层的生鲜市场 。
察觉到市场的风潮的互联网巨头也同样展开了布局 , 2015年盒马成立 , 2016年叮咚小区(叮咚买菜前身)成立 。 不过对于生鲜市场的早期 , 一方面线上规模基本为0 , 用户没有形成购买认知 , 另一方面生鲜市场在供应链和物流的建设上极为苛刻 , 这一时期进场的企业更多是试水和探索 , 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