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而且 , 当AI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症状时 , 医生可以利用这个间隙上传相关的症状照片或资料 , 根据对话内容发现哪里有异常 , 再给出诊断意见 , 简单编辑后发给病人 。
“治疗方案其实也是固定的 , 分为几种类型 , 医生诊断完毕后 , 根据病人情况直接点击推送 。 以往 , 有些疾病的保健保养方案 , 病人不问 , 医生就不答;现在 , 医生通过互联网给病人发送编辑好的保养方案 , 病人自己看完就行 。 很多千篇一律的问题和科普 , 人工智能和快捷方式就能很好解决 。 这样一来 , 双方的体验都变好了 。 ”
正是因为体会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效率提升 , 他也建议将类似“人机对话”的智能程序作为一个插件内嵌到各个互联网医疗平台 , 辅助平台上的医生进行问诊 。
文章图片
互联网医疗要不要放开首诊?
因为在网上多点执业多年 , 加之负责智慧医院的建设 , 对于业内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医疗是否应该放开首诊”话题 , 宫大鑫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
“互联网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 以前是没有政策依据的 。 如今 , 政策允许医生在网上为某些特定病人进行复诊 。 首先 , 有政策总比没政策好 , 从没有规定到允许 , 这是巨大的进步 。 ”
其次 , 宫大鑫认为 , 政策的改革创新步子其实可以更大、更快一点 。 他给出了如下几点疑问 。
其一 , 线下门诊中 , 经常有人拿着其他患者的出院小结或者片子来院咨询 , 虽然资料比较全 , 但是患者本人没来 , 医生是不是也不能看?其二 , 很多医院的远程会诊也是初诊 , 医生是不是也不能看?其三 , 严格来说 , 慢病或复诊患者 , 也会出现病情急剧变化 , 网络诊疗难道就安全吗?
“实际上 , 线上线下是相互融合的 , 不是割裂的 。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 , 通过网上初诊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 , 能够形成诊疗方案 , 直接给到患者;遇到病情复杂的 , 再约到线下进一步查体或者进一步检查确认 , 直至形成诊疗建议 , 复查复诊的可以再约到网上沟通 。 ”
他认为 , 即使病人病情复杂 , 但已有资料能够反映病情 , 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初诊给出治疗方案 , “让数据多跑腿 , 让病人和家属少跑腿 。 ”
“其实不少医生天天都在微信上帮助亲戚朋友推荐诊疗建议 , 这些不都是初诊吗?”宫大鑫表示 , 传统认为医疗活动只能是医患面对面诊疗交流 , 现在认为医疗活动还包括互联网医疗 。 “互联网医疗是过去狭隘模式的有力、有益和必要补充 , 只是医生实现医疗活动的工具而已 。 ”
他强调 , 每一种诊疗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 从微观层面看 , 合格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 , 结合线上线下模式 , 既能保证医疗质量 , 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 优化诊疗流程 , 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丰富治疗手段 , 节省社会资源 。 “初诊、复诊采取什么形式 , 不应是人为规定 , 人为规定不合理还会产生人为障碍 , 而是根据病情需要 。 形式不重要 , 保证质量才重要 。 现在的医患关系形势下 , 医生比谁都看重医疗质量 , 特别是想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医生 。 ”
从宏观层面看 , 国内优质医生资源有限 , 应该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 , 不应限制医生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形式的就医需求 。 有经验有医德的正规医生 , 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 可以在任何时间 , 任何地点(物理空间、网络空间 , 或两者结合) , 以任何形式(线上、线下 , 或两者结合) , 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形式的健康需求 , 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 , 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
最后 , 宫大鑫建议 ,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明确互联网诊疗服务原则和规范 , 做好监管工作 , 全程留痕 , 而不是强调某种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 。
稿源:(健康界)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5c5D22020.html
标题:医生|第一代“触网”医生宫大鑫:用“产品思维”建互联网医院(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