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医生服务费用怎么定价?“价格博弈战”正式打响

编者按:继国家卫健委财务司于2019年12月26日出台《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的通知》后 , 2020年4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又发布《关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研究”征询意向公告》 , 这标志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入快车道 。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 对于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的“前世今生”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 其涉及到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 涉及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 涉及医保支付 , 广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 而现实却是 ,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相对滞后 。
【服务@医生服务费用怎么定价?“价格博弈战”正式打响】下面笔者梳理了从2016年开始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相关文件 , 通过这些文件 ,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项改革的“前世今生” 。

  • 2016年
发改价格[2016]1431号《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提出 ,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 , 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 同步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联动 , 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 ,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 到2020年 , 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 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 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
  • 2017年
发改价格[2017]68号《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指出 , 收费标准要以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 ,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 参考既往实际发生费用等进行测算 。
  • 2018年
国办发〔2018〕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 ,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 落实药品、耗材采购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 ,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 2019年
国卫财务发〔2019〕64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的通知》提出 ,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 在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和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制度 。 医疗机构要密切监测医疗服务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 , 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意见建议 。
此外 , 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方面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也做了个大动作 , 其整合2001版和2007版 , 共颁布 9360个项目 , 较2001版增加5000多个项目 。
从历年改革进程中 , 我们发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从最初的稳妥推进到体现医务人员价值 , 再到医院成本核算 。 这一从粗放到精细化改革的过程 , 使我们看到了下一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战” , 改革方向越发明晰 。
医疗服务价格的两大问题
近年来 ,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改革 ,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结构也做了大调整 , 如取消药品加成 , 取消耗材加成等 。 但是改革始终举步维艰 , 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
首先 , 物化医疗收费价格高 。 医疗设备为代表的物化医疗收费项目 , 主要是按照折旧等成本测算 , 收费价格也基本按照成本定价 , 医院通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 , 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 这也是为何医院热衷于 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原因所在 , 特别是在过分考核降低药占比的情况下 , 促使逆向选择多做检查 , 做大分母 , 也导致了医技检查收入占比较高 , 推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
其次 , 技术医疗收费价格低 。 医疗服务技术项目收费价格 , 为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 价格长期偏低、成本倒挂 , 不能体现充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价值 , 薪酬待遇偏低 , 催生了“以药补医”、“以械补医”、“以检查补医”逆向选择 , 导致医疗费用增幅较高 , 引发看病贵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