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科普破坏孩子想象力”是伪命题,大胆告诉孩子:月亮上没嫦娥
"哥哥,你跟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月亮上没有嫦娥,只有数不清的坑坑洼洼。""你说的不对!妈妈跟我说了,月亮上有嫦娥有月兔有广寒宫,还有不停砍树的吴刚……""那些都是假的,哪个傻子会不停砍树啊?"
前几天和闺蜜家视频通话,闺蜜4岁的女儿和我5岁的儿子抢过手机,自己先聊上了。
可没想到聊着聊着,出现了以上这段差点让两位老母亲"友尽"的对话。
哥哥的"科普"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失败了。
眼见着妹妹急得要哭,闺蜜赶紧安慰道"是是是月亮上就是有嫦娥,她偷了王母娘娘的灵药,被罚在月宫一个人呆着,宝宝的想象力真丰富。"
文章插图
这一幕像极了经典韩剧《1988》中的名场面,领居家的大姐带着一脸坏笑,告诉童真的小女孩珍珠,"这个世界是没有圣诞老人的",差点把小珍珠整崩溃了。
文章插图
闺蜜女儿的眼神,就和小珍珠一样惊恐,似乎幼小的心灵中属于浪漫想象力的某一个区域,被"巫婆们"恶狠狠地敲碎了。
文章插图
我们明知道月亮上没有嫦娥,圣诞老人也不会驾着驯鹿在天上飞。但这又属于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想象力。
电视剧里,打碎小女孩幻想世界的邻居大姐被群嘲。
生活里,到底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还是科普知识?成为困扰家长的课题。
科普科学知识,不会破坏孩子想象力有家长担心,说出符合事实的科学知识,会破坏孩子难能可贵的想象力。
其中的逻辑思维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孩子明确地知道,月球上只有环形山,没有嫦娥和吴刚,孩子们一定会局限自己的思维,再也创造不出瑰丽的想象故事。
【 大胆|“科普破坏孩子想象力”是伪命题,大胆告诉孩子:月亮上没嫦娥】
文章插图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孩子的想象力没有那么脆弱
出于对"艺术""灵感"的词汇的敬畏,现在很多父母都会从各个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象力。
文章插图
邓超和孙俪的小宝贝等等,曾经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孙俪本想阻止,但邓超对她说:"墙纸可以买,但灵感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于是,两口子允许孩子在墙上肆意挥洒涂鸦,完成了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这份豁达和宽容,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确实有非常多好处。
只不过孩子的想象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他们不会因为不能在墙上画画,就停住了拿起笔的手。喜欢画画的孩子依然会在纸上、本子上,甚至是废纸箱上,尽情发挥想象力。
其次,科学知识和想象力不是对立关系
父母想在"想象力"和"科学知识"中做取舍,其实是把培养孩子能力当做了二选一的选择题。
这种教育错觉类似儿童时期的"二级思维",也就是因为某一价值,而否定另一价值,往往会造成"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固化认知。
文章插图
《妈妈是超人》中,节目组让黄圣依和5岁的儿子安迪分别回答,月亮上有什么?
黄圣依回答:嫦娥,月兔。
文章插图
安迪则回答:月亮上有陨石、空间站。
文章插图
黄圣依本来是想根据儿童的思维来回答,没想到儿子安迪的思维反而突破了大人理解的束缚,直接到达了成人阶段的"科学思维",反而"嫌弃"黄圣依是"黑洞妈妈",啥也不知道。
虽然黄圣依没有当成超人妈妈,差点还被5岁的儿子安迪一顿"嫌弃"。但网友却纷纷点赞安迪是"百科全书喂大的孩子",不仅懂得知识多,还拥有不错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纯纯的科学少年。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安迪说黄圣依是"黑洞妈妈",将黑洞的特质和妈妈相结合,不正是充分利用想象力的体现吗?
实际上,育儿是一套"组合拳",不应该孤立地看待其中某一项能力。因为孩子能够接受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输出方式也不是单一维度。
科学不但不是想象力的阻碍,反而能让孩子的想象力达到更高的层次。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