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性|工程院院士孙凝晖:计算机系统的演进规律,从求极致到求通用|CNCC 2021( 二 )
文章插图
今天我想用这三大类方法来看一下计算机系统中的典型规律,我称它们为求极致的规律和求通用的规律。我们做大工程的系统建构主要有两个大目标,一个叫求极致,在特定维度或者核心技术上突破最高、最大、最快的技术极限,开拓科学研究的新疆界,比如,类似的工程有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最重的重型火箭,或者最大口径的望远镜,这类系统通常在学术研究中比较普遍。
另一个叫求通用,这类系统的设计要求约束多,可快速迭代,使用范围广,可兼容性强,比如我们的手机摄像头,汽车工业,民航客机,高性能计算机,这些都是求通用的典型系统,一般工业界对类似系统的建构更感兴趣。这两类系统在相互促进和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内在规律。
文章插图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求极致的例子是戴琼海院士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将光学、微电子、计算机视觉以及信号处理等学科交叉,提出了一种显微成像新架构,研制了“实时超宽场高分辨率成像显微镜”,各项研究指标都达到了极致,比如1厘米x1.2厘米的超宽带视场,1.2微米的高分辨率,51亿像素每秒的数据通量。这一工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件“利器”。
另外一个求通用的例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手机成像技术,它不追求每一个单项指标都达到极致,而是用软硬一体化来补短板,占据除了专业相机以外的市场。它通过图像信号处理器( ISP)弥补硬件在单项指标上的不足,让成像器件,图像计算硬件和处理软件协同进步,并通过快速迭代实现性能提升。
我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两类系统建构的一些基本方法。
求极致的关键是抓主要矛盾,再结合关键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突破指标上的极致,形成紧耦合结构,最后整合所有技术,定制系统内部需要的部件。
文章插图
求通用系统在概念性上是一个多问题,需要对多个问题进行刻画和描述;在结构上通常是松散耦合的,需要对工程结构做最优映射;在共同性上要克服短板,解决技术的时空局限性等问题。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先来介绍第一个曲线,这是一个历史的回顾,我们如何从算盘发展到通用的电子计算机。
-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罗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计算工具诞生于中国公元1200年前,在它出现之前,我们只有数学(算术),没有Computing(计算)的概念。
- 第二步,帕斯卡和莱布尼兹发明了机械式加法器(1642)和乘法自动计算机(1673)。
- 第三步,1801年,杰卡德发明了首个可编程织布机——通过穿孔卡对织布机进行编程。
- 第四步,1837年,巴贝奇设计了差分机与分析机,虽然在工程上没有彻底实现,但已经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计算,比如通过多项式逼近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
- 第五步,1843年,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爱达设计了一个算法,用来计算伯努利数列的值。这是第一个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的算法程序。
- 第六步,机械计算工具到了顶峰。二战期间,图灵为了破译密码设计出“图灵甜点”解码机。
- 小米科技|美院士达利文善意提醒被呛,库克醒醒,别走诺基亚、三星的老路
- 华为|倪光南院士说对了!美芯片巨头正式确认,华为危机解除?
- 美国工程院院士|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好时回应撤柜闭店丨邦早报
- 英伟达|79亿“打水漂了”!外媒传来关键信息,倪光南院士可以放心了
- 伊隆·马斯克|硅谷钢铁侠成功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业家能成为院士吗
- 联想|联想做出新动作,倪光南院士等了23年,终于有结果了
- 芯片|主动放弃?美芯片巨头突然宣布,中国院士说得很对
- 联想|国家出手,央视“点名”倪光南院士,联想柳传志采取行动
- 算法|焦李成院士:进化优化与深度学习的思考
- deepin|央视公开发声,点名倪光南院士,联想再被推上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