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络维科技陈威廉:跨境电商底层逻辑是柔性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成败的关键|36氪专访 | 跨境电商

当SheIn估值到达300亿美元后,跨境电商也无可指摘地成为2021年最热的行业之一。
除了独立站、社交流量之外,SheIn让很多人注意到了此前被忽视的服装供应链。它们散布于华南,很多仍然依靠手工作业。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支撑了SheIn每个月上万款新品上架。
SheIn也让柔性供应链成为热词。其实,它在国内其实并不是新鲜概念。十多年前,就有美特斯邦威这样的国内品牌开始学习Zara小单快返、迅速响应的供应链模式。跨境电商兴起后,收集数据端更快捷和准确,也让供应链端承受着严峻的响应压力。
中国作为最大的服装生产国,ERP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工具早已投入使用,但整体来说,制造方式并没有本质性改变。在整个服装供应链中,中小型厂商一直处于“微笑曲线”底端,利润并没有因为电商或跨境电商的兴起有太多提升。另一方面,下游客户对于轻资产运营的要求越来越推崇,原材料的囤积也更多转移到上游厂商处。对于中小型厂商来说,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溢价能力。
这意味着服装供应链的进一步数字化,在ERP梳理好生产流程后,他们还需要一系列工具精细化生产,这其中就包括对3D软件的使用。除了阿迪达斯、Lululemon等涵盖设计的品牌方,大型及中型制造厂商也开始使用3D技术精准生产。在服装行业越来越走向定制化的当下,这种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和3D技术和开放平台系统供应商布络维科技(Browzwear)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威廉,聊了聊跨境电商兴起下的柔性供应链及中小微服装供应商转型。

布络维科技陈威廉:跨境电商底层逻辑是柔性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成败的关键|36氪专访 | 跨境电商
文章插图
企业供图
柔性供应链36氪:现在整个供应链数字化在国内发展很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威廉:从整个数字化的演变阶段来说,其实国内还处于初步接纳的阶段,但是我们的量很大,而且是多方面的数字化。比如西方总是品牌先行,它们缺乏制造能力,而国内则包括品牌跟供应商,而且供应商以OEM、ODM同时进行,那么它们对整个数字化的要求就有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多方面的不同需要整个供应链的不同玩家有互动能力。可是从接受度的角度来说,坦白说还在初步阶段,但从初步接受到演化再到深入的速度,中国会比其它市场来得快。
36氪: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服装供应链,能否聊一下这两年中国供应链和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是数字化的能力增强了,还是整个生产更灵活了?
陈威廉:我觉得有几大趋势需要特别关注,一是供应商开始重视从OEM到ODM的转型,这对他们本身的供应链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转型要求;二是国内这几年来互联网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崛起,再加上之前沉淀的柔性供应链,整个市场变得比较定制化,比如最近出现较多的国内潮流品牌的崛起;三是淘宝商家或者小众品牌。因为有社交媒体传播和市场需求,导致整个供应链从OEM转到ODM之后,ODM开始重视国内本土的消费习惯或者是对品牌和服装的要求,又衍生到国内互联网和小众品牌和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定制化、对速度要求的不同,而开始对自己的生产周期、生产能力、生产科技做相对的改变。
36氪:国内柔性供应链现在是不是已经非常成熟了?
陈威廉:对的。柔性供应链的重点在以下两点:一、让需求反馈到供应链;二、以快速反应的制造链与外来的需求信息做出反应,这两个磨合起来就是所谓的柔性供应链。在国内有大品牌发现,这个模式能够更好地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迅速地做相对应的整合,其实从柔性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国内不仅仅是内销市场,跨境电商的供应链也建立在国内的柔性供应链基础之上。
跨境电商带来改变36氪:最近两年跨境电商火热,对整个服装供应链带来了哪些变化?在他们进入前,这一行业是否已经开始变革?速度如何?
陈威廉:我觉得最近两年跨境电商的火热和全球疫情反复、国际运输市场变化、国外消费市场因疫情封城消费者无法出门消费的大环境有关。
其实跨境电商DTC直销已经发展很多年了,最近几年开始跟供应链有特别深入的互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现在的产销量非常大,这也是跟最近的全球互联网用户互动量和用户量提升的上升有直接关系的,人们不能线下消费,只能线上消费;二、互联网变成了购物平台或者营销平台,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有很大的影响。需求量一提升,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就是生意成败的关键,所以跨境电商对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跨境电商本身的底层逻辑就是柔性供应链。其中一个不同之处是外部消费者信息进来的速度和精准度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信息量也巨幅提升。之前的渠道都是亚马逊或者是eBay,现在是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等等,从传统的网页浏览到精准定位的Instagram这类纯粹视觉性冲击的销售渠道,所以它们的整个体量大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