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2021年终盘点:阿里腾讯迎至暗时刻,王座挑战者突围不易( 三 )


为了提高订单量、争抢市场份额 , 美团的投入也是十分夸张 。 据凤凰网统计的数据 , 截止今年上半年 , 美团优选和快驴业务线新招募了接近6万名员工 , 目标是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行政区 , 以及加强供应链建设 。 数据显示 , 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投入不低于300亿元 。

不幸的是 , 监管大棒还是砸向了这个美团极为重视的赛道 。 3月份 , 橙心优选、十荟团、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头部玩家先后收到市场监管总局的行政处罚通知 。 和150万元罚单相比 , 官媒亲自下场定调、叫停低价倾销和高价补贴等价格战行为 , 更是完全打乱了美团的布局 。
事实上 , 标普公司在年初的研报中就提出过担忧 。 根据标普的预测 , 美团2021和2022年EBITDA亏损将达到150-200亿的水平 , 投入规模极大的社区团购业务进一步拖慢美团的盈利步伐 。
美团对于社区团购业务的规划 , 一直都十分清晰:烧钱换增长 。 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 , 目的就是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 以便在后期形成规模优势 , 摊薄成本支出 。 但在遭到监管严控之后 , 整个社区团购赛道进入寒冬 。 价值研究所认为 , 美团此前投出去的弹药 , 很可能要打水漂了 。

(图片来自Pexels)
另一方面 , 美团也在积极寻找出圈机会 , 瞅准蚂蚁、滴滴受监管打压的机会窗口 , 加码、重启互联网金融&出行业务 。
先说金融业务 。 王兴早在2015年就喊出过“打造一个千亿元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的口号 , 可时至今日都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 。 但今年 , 美团的确在围绕自身生态不断延伸金融服务场景 , 加强业务渗透:


比如通过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两大流量入口为美团月付导流 , 在支付页面也一直将美团月付选项置于最顶层;比如不断增加联名信用卡发卡量 , 两年内发卡超过1000万张 , 甚至超过不少银行;再比如将联名信用卡和美团钱包进行深度捆绑 , 将额度、账单管理都接入美团月付系统生态 , 积极拓宽服务场景 。
再来看美团打车业务 。 滴滴遭审查、旗下APP被无限期下架 , 给美团创造了重返赛场的机会 。
在7月份重返赛场之后 , 美团就第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00多个城市上线打车服务 , 并开启大规模扩招 。 据悉 , 在上海招募司机团队时 , 美团除了给予免佣金、一周最多2000补贴、冲单奖励和拉新奖励之外 , 还提供各种附加福利 。
然而 , 和前面的社区团购业务一样 , 打车业务也是烧钱换不来增长 。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督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显示 , 美团打车9月份和10月份订单量分别环比下降8.1%和5.8% , 真实演绎了什么叫出道即巅峰 。

(图片来自Pexels)
更糟糕的是 , 美团和阿里、腾讯一样 , 也没能逃过反垄断的处罚 。
10月份 , 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美团的最终处罚决定——34.42亿人民币 , 且要求其全额退还从各商家处收取的合作保证金共计12.89亿 。 这两个金额加起来 , 已经超过美团2020年全年净利润——相当于美团白干了一年 , 钱全部要拿来交罚款 。
总的来说 , 美团这一年一顿操作猛如虎 , 收效却是微乎其微 。 从财报来看 , 今年前三个季度美团新业务的亏损还是非常严重 。
数据显示 , 今年前三季度 , 美团新业务的经营亏损分别为80.4亿、92亿和109亿 , 均较去年同期大幅放大 , 一季度的亏损额同比增长489.9%最为夸张 。
扩张是必不可少的 , 但如何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保持健康发展 , 是美团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否则 , 一边烧钱一边扩张 , 最终却没能抢下更大的市场份额 , 美团距离阿里、腾讯的“股王”宝座只会渐行渐远 。
2、京东:抓住物流+零售两条主线 , 成本压力依旧突出
和美团相比 , 京东虽然市值落后 , 但胜在发展得更为良性 。
京东过去这一年的主要工作 , 都在围绕自己“新型实体经济”这个定位铺开 。 其中最明显的 , 就是针对物流、零售这两个领域的布局 。
首先 , 在物流领域 , 京东物流的上市不仅让刘强东收获了个人的第四个IPO , 也让京东的物流业务开拓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
今年5月份 , 京东物流成功在港上市 , 开盘首日股价大涨16% , 市值一度飙升至2800亿港元 。 根据京东物流的官方数据 , 截止目前总共拥有超过1400个云仓 , 数十个保税仓库和海外仓库 , 物流航线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服务的企业客户超过20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