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宝为什么不睡整觉、老是醒?儿科医生给你支招让宝宝睡更香
有些初生小婴儿还真是能吃能睡,吃完就睡,睡醒就吃,让爸妈省心不少,称之为“睡神”。
文章插图
但与很多新手爸妈接触,“睡渣”宝宝也不少。这些初生小宝、尤其是0~3月龄的小宝都有一些“睡眠问题”。多数都是每次睡的时间不长,1~2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醒,要奶睡、抱睡、哄睡,好不容易哄睡了,但一着床就醒。更苦恼的是半夜醒来吃完奶,竟不睡了!哄来哄去就是不睡,或者睡得很不踏实。漫漫长夜难啊,宝妈严重缺觉,被弄得疲惫不堪。难道是小宝健康出了些状况?病了?缺钙?肚子不舒服?下面我和新手爸妈们一起来摞一摞这些问题。
文章插图
一、此年龄段小宝患病概率小初生小宝宝出生前从妈妈那里得到很多的抗体及微量元素储备,加之有母乳喂养就更理想。通常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患病概率总体是小的。倘若小宝很难哄睡、哭闹不安,最主要还有痛苦状尖声哭叫,脸色苍白、渗汗;或发热,精神差;或抽搐和频繁呼吸暂停,或拒奶、频繁呕吐和喷射状呕吐,明确的腹泻,次数很多的水样便、粘液便,尤其是有粘液血便,血便等等这些症状与体征,都说明可能真的是病了,应该及时就医。不过,前面已经说过,此年龄段小宝患病概率小。
文章插图
二、初生小宝正常睡眠大致时间范围关于初生小宝正常睡眠的大致时间范围,2015年美国睡眠基金会曾经发布过一个他们历时两年余的研究成果----睡眠时间指南,其中对初生宝宝的睡眠时间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初生小宝全天睡眠时间,平均14~17个小时,高的18~19个小时,低的11~13个小时。也就是说,全天11个小时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文章插图
三、这个年龄段的小宝睡整觉还不现实在我们成年人来说,睡整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从小宝生理机能及生长发育规律来看,睡整觉还有待3个月后乃至6个月后。虽然小宝每天睡眠可以长达十几个小时之久,但他们的睡眠不是以整觉形式实现的。通常他们每次睡眠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2小时,有时受下面会谈及的一些因素影响,可能只有几十分钟,而且昼夜规律也不明显。这个并不重要,我们更看重的是全天睡眠总时长是否在正常范围即可。
文章插图
四、小宝不睡整觉、易醒的原因(1)睡眠周期短,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长于成人生理学观察与统计,小宝的睡眠周期明显短于成人。睡眠周期大致分为了四个阶段,三个非快动眼睡眠阶段以及一个快动眼睡眠阶段。通常情况下,睡眠周期中三个非快动眼睡眠阶段和快动眼睡眠阶段依次交替进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易做梦多梦时段)所占时间较短,但相对成人要长,成人快速动眼睡眠只占整体睡眠的20~25%,而小婴儿可占到50%。处于这个时段睡眠中的小宝眼睛似睁非睁,眼珠有时转动,小胳膊小腿不时伸展和踢蹬,其实还睡着呢!
文章插图
(2)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宝宝初来乍到这个世界,他的各种器官机能与发育尚不成熟,胃肠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与系统还在发育中,就说消化系统的胃肠吧,都才刚刚投产运行不久,肠道菌群还在建立,彼此间都还处于磨合熟悉阶段。肠道蠕动动静大点,放个屁屁什么的都可能将小宝弄醒。
文章插图
(3)频密吃奶才能满足体重增长的需要生长需求旺盛,宝宝从出生后的6个月,尤其是前面三个月,是一个生长突飞猛进的时期,有很大的营养需求。由于宝宝胃容量小,每次能够吃到的奶有限,最初的奶量只有玻璃球大小,此后逐渐增加到核桃大小、乒乓球大小乃至鸡蛋大小的量。这么小的量要实现6个月左右体重翻倍的目标,为此他们只有通过频密的吃奶,增加吃奶的次数,才能满足体重增长的需要。如此,醒来的次数就多了些。
文章插图
(4)自我保护是小宝们的重要机制小宝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响动、光线......,各种各样的感受,都会刺激着他们,他们也会有所提防反应,这是他们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前面说到肠道蠕动,放一个屁什么的,又或者是拉点便便,排泄些尿尿等等,他们都会被打扰和唤醒。他们需要不断去感受和适应,需要从爸妈那里不断得到需求的满足,在此过程中获得安全感,而且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所以小宝们较频繁地醒来或者睡得不是太深就情有可原了。
- 宝宝|怀孕后妈妈要多走走,有一个阶段不一样,走了宝宝健康受影响
- 宝宝|孕妇肚子能不能随便摸?孕妈当心,出现这4种情况尽量少摸肚子
- 肚子|孕检时,医生会用这3句话“暗示”宝宝性别,别再傻傻错过了
- 孕晚期|产前一个月,孕妈应保持警惕,预防宝宝提前卸货
- 健康|孕妈们在孕期要注意,为了宝宝们的健康,这几类食物最好不吃!
- 孕期|在孕期,胎动频繁的宝宝是不是性格很调皮?性格娘胎里就已经定了
- 不时之需|怀孕操办喜宴的孕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 宝宝|宝妈称宝宝还在肚里,已经能感觉他的性别,你有过这样的预感吗?
- 喂奶|冬季哺乳不好受,宝妈在喂宝宝母乳时,或走进3个误区
- 弯曲|别这样抱孩子了,伤了宝宝脊柱你还不知道,附不同月份的正确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