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为啥新生儿宝宝都是50厘米?不是护士粗心,其实是医学“潜规则”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禁止抄袭)
小宝宝出生妈妈最关心的就是体重和身高,毕竟怀胎十月,谁都希望孩子能够高壮白胖,这才不辜负十月怀胎的营养补充。
可是,豆爸需要提醒一下你,如果你在医院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新生儿在体重上有很大的差异,身高上面却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
为啥新生儿宝宝都是50厘米?不是护士粗心,其实是医学“潜规则”
前不久,朋友小乐晋升为宝妈一枚,在产房里面医生就高举着宝宝告诉她是个男孩,重6.8斤高50厘米身体健康,这才让小乐一颗悬着的心放下。
回到病房,享受着为人初母的喜悦,也和病房里的其他妈妈闲聊了起来。
文章插图
闲聊中,几位妈妈聊到自家宝宝的体重身高,发现虽然每个宝宝的体重都不尽相同,但是踢中锋却是出乎意料的接近,
除了那个8斤的大胖小伙是51cm,另外两个宝宝身高都是50cm
,这体重差了不少身高倒是没有太大的差距。
最重要的是,隔壁几家的宝宝也基本上是这个身高。
一时间小乐都怀疑是不是护士过于粗心,身高量都没量就随便填了一个数字
。为此小乐还专门跑到医护办问了个究竟,医生说:
宝宝的身高体重绝对都是护士认真测量的,之所以都差不多这可是医学的潜规则。
【 护士|为啥新生儿宝宝都是50厘米?不是护士粗心,其实是医学“潜规则”】
文章插图
医学“潜规则”曝光,孩子的身高都是50cm,其实是有说法的
听说过职场潜规则,但还真没有听说过新生儿身高还会被“潜规则”,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之所以新生儿身高有着统一的标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生长环境局限了他们的发展。
潜规则一:子宫生长环境限制了宝宝长高,这也是在保护妈妈
怀孕后,妈妈的子宫承担着整个孕育过程,从一颗小种子慢慢地发育成西瓜那样大的足月胎儿,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子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孕前的子宫尺寸大约在7*4.5*3.5cm,可随着月龄增加子宫被撑到了35*25*22cm,又大又鼓像个快要爆了得气球。
文章插图
要知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是呈蜷缩的姿势,
这个姿势下他们的高度都是在35cm
,如果长得再高一点点,子宫必然是无法承受的。
这也在无形中将宝宝的身高进行了“人为限制”。所以,足月出生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身高基本上都是50cm。
同时根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显示,新生儿出生男孩的身高在50.4cm左右,女孩的身高在49.7cm左右,这个值再正常不过了。
文章插图
也许有人会说,宝宝出生都是呈蜷缩姿势,在测量上面肯定会有误差。这个误差肯定是有的,
但也就是几毫米,基本上也就±1cm左右
,除非早产儿体重和身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般来说都差不多。
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差相仿佛,后期才是身高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或许会有父母说,既然孩子刚出生的身高都一样,那是不是意味着孕期进行营养补充就没必要了?事实上,宝宝身高一致只是客观限制,如果宝宝获得足够多的营养,同样能够长出一个高个子。
孩子的后期发育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父母功夫做到位,身高超车不是梦。
加强孩子营养所需,吃对了才能长得壮
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就是0-3岁阶段,1-2岁身高增长在10-12cm,2-3岁增长在5-8cm,所以3岁前是孩子骨骼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那么,为孩子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厌食,加强各种微量元素以及钙的摄入,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状态。
文章插图
夜间保持充足的睡眠,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关键时段,而且需要孩子进入深度才能有效分泌,家长要保证孩子能够在每天10点前睡着,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在夜间获取足够的生长激素,助力宝宝快速成长。
运动是长高的一剂良药,万万不能少
- 新生儿|2022年冬奥新生儿名字火了!“冰墩墩”顶替梓涵,成最热门名字?
- 男孩女孩|为啥初中多半是“男女同桌”?班主任的用心良苦,父母知道吗?
- 姿势|新生儿睡觉时,为什么喜欢“双手举高高”宝妈看完就会恍然大悟
- 睡眠质量|新生儿睡眠四大忌,新手妈妈不重视,宝宝可能会脑瘫
- 脐带|儿科医生提醒:护理新生儿前3个月,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五个错误
- 宝宝|新生儿排气操,轻松又有效地解决宝宝胀气、腹痛哭闹
- 骨骼发育|新生儿到底是该多抱还是多躺?犯迷糊的爸妈看过来,一篇告诉你!
- 怀孕期间|新生儿有黄疸,孕期这个行为是“罪魁祸首”,有身孕的妈妈要控制
- 爸爸|为啥胎动时,准爸爸一摸胎儿就安静了?原因搞笑又有趣
- 鼻屎|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对宝宝做的9件事,新手爸妈早了解别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