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逼孩子外向,是最残忍的教育

孩子太内向了!
在学校不合群,在家不与人交流,还被老师告状,不服教导。
最近,一位爸爸被儿子内向的性格“逼”急了,竟将儿子带到火车站“丢”掉,企图让他在那里练胆,逼孩子与人交流。
真是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就有多少无知的父母。
当车站民警发现孩子时,孩子已经满脸泪痕。
起初,民警以为孩子是和父母走散了,没想到,孩子却说是爸爸带他到车站的。
当民警再次询问爸爸的联系方式时,孩子便不再吭声,
经过了好久的沟通和安抚,孩子才愿意说出家人的联系方式,这才回到了亲人身边。
宝宝|逼孩子外向,是最残忍的教育】美国作家苏珊·凯恩在一次演讲中说:
“那些喜欢独处,或是乐于自己一个人钻研的孩子,常常被视为局外人,甚至是问题儿童。”
宝宝|逼孩子外向,是最残忍的教育
文章插图
无法想象,被爸爸“丢”下的那段时间,男孩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煎熬。
来自爸爸的嫌弃,来自路人的诧异,更难的,或许是他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难道“内向的孩子”,就真的是“问题儿童”吗?
“内向”和“外向”
是兄弟不是敌人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科学家们对200多名2岁以内的婴儿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旨在了解2岁前的宝宝到底在想什么。
其中,第一个实验就是针对6个月大的孩子,进行的“气质实验”。
宝宝|逼孩子外向,是最残忍的教育
文章插图
科学家们认为,人的个性,是由基本气质决定的,也就是孩子对周围情况的反应。
简单来说,一个人对周围的情况,有什么样的反应,他就大概是什么性格。
实验的道具,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相同的玩具,拿到不同的宝宝面前,有的宝宝激动不已,有的宝宝则谨慎地看向别处。
还有的宝宝,仿佛没有看见一样,没有任何表情和肢体变化。
当玩具换成时而安静时而跳动的跳跳狗时,之前激动的宝宝,依然很兴奋;之前谨慎的宝宝,有些害怕想哭;之前冷静的宝宝,始终心如止水。
通过这些实验,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宝宝的反应,基本和成年人一致,主要有激动、平静、谨慎三种。
就是说,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基本来自遗传,也就是天生的。
关于这一点,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也曾做过相关的研究。
他邀请了400多位4个月大的婴儿,让他们听气球爆炸的声音,闻酒精棉的味道,或看彩色手机的晃动。
同样地,有些孩子平静,有些孩子激动,有些孩子不安。
之后,他们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长达十几年的追踪发现:
当年安静的孩子,长大后慢慢变得外向;不安的孩子,大多数性格内向。
这些实验都在告诉我们:
外向不是什么特殊的优点,内向也不是什么坏的问题。
内向和外向一样,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
只不过,内向的孩子生来就谨慎,对周围的情况反应要慢很多,而且他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更强,需要给他们时间去观察和适应。
教育专家林文采也曾说过:孩子的“天生气质”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强行要求一个“内向”的孩子“外向”,无疑是在要求一棵绿植,开出鲜艳的花朵。
内向不会影响孩子
偏见才会让孩子受伤
知乎上,在一个关于“有多少内向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变外向”的话题下,有一位“匿名用户”这样描述自己:
在大人眼里,他的内向就等于无用;
成绩并不差的他,时常被人当成“傻子”。
他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办;以后能有什么出息;连日子都过不好;读再多书,也没用......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内向。
随着“你这样长大了怎么办”声音的此起彼伏,他开始尝试着去与人交流,去不喜欢的地方,在人群里尴尬地呆着,用一种近乎折磨的方式,逼自己外向。
然而,性格是骨子里的东西,越是强行扭转,越是痛苦不堪。
内向和外向,就像两头南辕北辙的牛,在他的内心撕扯。
他甚至觉得自己生来就是错误的,内向就是罪无可恕的。
可是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要孩子不为此感到困惑,能够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就够了。
纪录片《孩子的小宇宙》中,4岁小女孩苔丝雅刚到幼儿园时,谨慎、沉默、紧握双拳。
宝宝|逼孩子外向,是最残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