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造车失败后,戴森为啥又投身机器人和AI?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脑极体
提起戴森,读者们脑海里冒出来的,一定是吹风机、卷发棒、吸尘器等网红爆款家电。
这些极具未来感和时尚感的产品,有着远超于该类别平均水平的高价位,堪称是小家电领域的奢侈品。品牌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也在2019年以138亿美元的身价成为英国首富。
家电企业搞高科技的也不是没有过,比如某空调厂商说要造芯片,“裤衩男孩”企业搞起了AI,但大家都知道对方是为了更好地带货,加码主营业务。但有着“黑科技”人设的戴森突然说自己要做机器人、AI和固态电池等,有种熟人王铁匠放话要造坦克的茫然感,一时不好判断到底是自己眼拙,忽略了对方扫地僧的潜质;还是他刚刚看过手工耿的视频,准备向民间发明家的方向努努力?
当你在“亦真亦假”之间纠结的时候,其实已经中了戴森的“套路”。
想造机器人,先总结下造车的错题吧2020年的余额不足30天,回想下你的年度愿望清单,是否发现基本都没完成了,“不瘦10斤不改头像”的头像可能还要继续挂上一年。这点戴森倒是挺接地气的,和你我一样喜欢“常立志”。
当媒体们看到戴森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约240亿人民币用于开发电机技术、机器人、智能产品和机器学习等新领域时,大家可能都在第一时间想起了被造车支配的恐惧。
就在一年多之前,戴森宏大的电动车计划宣告终止,三年研发、200亿投入付之东流。难免令人有些打鼓,这次投资新领域,会不会也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不妨先从造车计划的首尾看看戴森到底是如何将这些硬核领域“搅乱一池春水”的。
总的来看,戴森造车直接对标头部品牌,比如宣布造车计划几个月之后,就与特斯拉捆绑在了一起,认为前工程师Pellerey在2015年没有遵守与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的保密约定,告诉了特斯拉有关戴森电动汽车信息的情况。结果是戴森获胜,该员工被禁止在特斯拉工作九个月。当然,全程都是戴森和这位前员工的恩怨,特斯拉一方的律师事务所拒绝对此置评。此后每次公开发言,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也总会提起揽胜和特斯拉,将人们对戴森汽车的预期拉到了同级别的车型。
文章插图
各项投资也相继到位,2018年戴森在英国注册了新的商标Digital Motor,英国哈拉温顿军用机场园区投资 2 亿英镑新建办公楼宇及测试设施。招揽了一批汽车领域的员工,其中不乏来自阿斯顿·马丁、特斯拉、宝马、路虎、宾利等知名车企的高管和研究人员。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戴森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 400 人的研发团队。并在当年10月宣布首家汽车制造工厂落户新加坡,迅速迈向制造和装配阶段。
在成果方面,截至项目正式宣布停止,戴森只公开过一张专利图。2019年5月,戴森公开了一辆电动车的专利图片,具体车型等细节则一直保密,只在谈论中提到“将与现有的任何车辆都截然不同”。而从图上来看,这辆车体积和揽胜差不多,采用全铝车身架构,至于是纯电动、氢燃料电池,还是油电混动,当时并没有确定,因为“正在研发两种不同的固态电池”。
文章插图
从具体成果上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如此大动干戈的造车计划,原来“造了个寂寞”。直到2019年6月还在告知媒体,电动车将在2021年面世,位于新加坡的制造基地还在筹备阶段、很快将破土动工,然后就在9月份宣布整个计划停止。
不由让人想知道这三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戴森突然就想通了?
文章插图
戴森官方给出的理由就更令人迷惑了,在一份内部邮件中写到:不具备商业可行性。
其中,电动汽车项目成本太高,短时间内无法从中获利,无法与老牌汽车制造商竞争等等,都是现实问题。等等,这些非专业的吃瓜群众都能想到的高风险,难道在项目上马前就没有考虑过吗???
而令戴森在汽车领域“败走麦城”的因素,难道在机器人、AI等领域就不存在吗?孙正义表示不服。
同一个戴森,同一个梦想今天看来,推动戴森进入造车计划的勇气,是其在数字马达技术、电池、空气动力及温控系统上的丰富经验,这些能力也曾在戴森现有的家电品类上有所体现,大家都是信服的。
- 彼尔姆|机器人公司想用 20 万美元「买断」你的脸,如果它足够友好
- playstation5|试图“0元购”PS5失败,买家开枪把机主送进医院
- 人机|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 小米科技|小米造车已经开始面向大众用户了
- 医疗器械|柳叶刀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Python|小米 CyberDog 机器人将运行 Ubuntu 操作系统
- 机器人|你愿意卖你的脸吗?俄罗斯公司开价127万,买断你脸的永久使用权
- 柳叶刀|融资丨「柳叶刀机器人」完成Pre-A+轮融资,聚焦骨科及口腔手术智能化
- 小米科技|小米扫地机器人减少,云米营收降三成,深陷亏损困境
- vivo|小米“发烧”失败,苹果再度登顶销量第一,中国厂商还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