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父母每一次的冲动反应,都恰好掉进了孩子设好的“陷阱”( 二 )
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规则、不合作、故意与父母唱反调,那么他就是在利用错误的方式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要弄清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孩子深藏内心的认知或结论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孩子适当的反应,以此帮助孩子和我们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文章插图
(三)父母要学会给出孩子预设之外的反应,而不是冲动反应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反应都是他意料之中的,那么我们就永远停留在那个恶性循环当中,出不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出孩子预设之外的反应。
当我们的反应出乎孩子的意料,孩子的错误方法失效之后,孩子才有可能转而寻找其他更好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给出孩子预设之外的反应。——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它绝对值得我们去努力尝试。
(1)自我定位
比如:先以第3个例子为例。
当老大再一次逗哭弟弟妹妹的时候,妈妈能及时发现老大内心的沮丧和失落,妈妈不再批评老大,而是把小宝交给老人去哄,或者先把小宝哄好,然后回到老大这里,对他说:“宝贝,是不是有些无聊?妈妈陪你玩一会儿,好吗?”
老大内心中就会被照进一束阳光。
他知道了:
“妈妈看到我了,她还在乎我,妈妈愿意陪我,她还爱着我。”
弟弟妹妹还不会走路,躺在那里如何惹到哥哥?
哥哥却故意反复逗哭他。
这是为什么?
绝对不是因为弟弟妹妹本身的问题,而是大人没有平衡好两个孩子。
做好这个平衡不容易。即使一段时间做好了平衡,也有可能在下个周、下个月或明年又失衡了。
失衡了不怕,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依然可以回到平衡状态。
我家哥哥如果连续两三天针对妹妹的话,我就会反省最近这段实际是否太嫌弃哥哥、溺爱妹妹了。然后,特意给哥哥多一些陪伴与认可,哥哥内心得到满足了(这里说的是“满足”,绝非溺爱,千万不要矫枉过正,走到另一个极端),自然不再去给妹妹找茬了。不但不找茬,还会主动帮妹妹做很多事。
所以,如果家里的两个孩子总是吵架,问题多半不在两个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
文章插图
(2)衣服
【 孩子|父母每一次的冲动反应,都恰好掉进了孩子设好的“陷阱”】有的孩子放学回到家,衣服总是乱扔,妈妈说了多少次依然如故。换下来的脏衣服也不知道放入脏衣篮里。妈妈要么一边指责孩子,一边替孩子收拾;要么大声吼叫将孩子拎过来让他自己收拾。
这个例子里提到的妈妈的两个反应,都在孩子的预设范围内,所以孩子下一次依然会重复这些不合作的行为。
在这里,妈妈可以这样做:
决定自己做什么,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不生气,不指责,不帮忙。
孩子放入藏衣篓的衣服正常洗,孩子没有放进去的,就不洗。等到孩子意识到没有干净衣服穿的时候,他会从中得到成长,从而改变行为。
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对卫生和个人形象有要求的孩子。
对有些孩子是无效的。比如,有的孩子完全不在意自己衣服的干净程度,父母不给拿新衣服,他能一直穿着脏衣服。
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深层需要
找一个没有作业或其他急事要赶、彼此都相对平和的情况,去和孩子沟通这件事,心平气和地沟通。
问一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收衣服?影响了他什么事情了?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做好这件事,既不影响整个家里的整洁,又不耽误自己穿干净衣服?想出的办法中,有没有需要妈妈帮忙的地方?……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怕没有任何沟通,暴力去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
孩子做一件事,或者拒绝做一件事,背后都有原因的。
我们要找出那个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只顾着挥着鞭子让孩子按照我们指的方向去走。孩子不是工具,他是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一个人,我们要学会了解他,理解他,尊重他。
但是,尊重孩子,绝不意味着委屈自己。
正面管教中的“尊重”是指: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
只有尊重孩子,没有另外两个尊重,那不叫尊重,那叫“溺爱”。
文章插图
(3)写作业
女儿上三年级了,半个月前有两天作业都写到了九点半。往常,这是我们关灯的时间。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