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亚医疗宋麒:国内第一张医疗AI三类证的诞生( 三 )


科亚的产品 , 不论是从它已经获得的这种临床数据、技术优势还是对患者的低廉成本来说 , 都是最符合、最接近金标准的诊断标准 。 这个在临床上来说 , 当然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 有了科亚这样的产品之后 , 如果我周围有朋友或者亲人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 , 感觉一下子多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手段 , 这一点上真的蛮打动我们的 。 有些时候投资人在投一个产品的时候 , 如果他自己会觉得说这东西好、喜欢、想用、想推荐 , 那么这一般来说绝对是一家好的公司 。
Lily:
Joshua你刚才有个点很有意思 , 你说你看了很多项目 , 但是觉得它们的护城河比较低 。 我就问一下宋总 , 您这个产品它的技术门槛和护城河到底在哪里呢?宋麒:
主要技术门槛在于它横跨了多个学科 , 既要有比较扎实的机器学习 , 还有计算机视觉 , 还有包括图像处理的一个功底 , 同时它也需要对血流动力学 , 包括流体动力学等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 同时还要有比较深刻的临床知识 , 界定产品的临床使用前景 。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团队正好有这几个方面都兼备的人才 , 我们既有在人工智能方面 , 包括在机器视觉方面的一些顶尖专家 , 也有一些流体仿真的大牛 , 更有对这几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理解的 , 可以说是通才吧 。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是最大的技术的门槛 。
Lily:
现在我们有哪些地区的多少个医院已经使用了科亚的产品呢?
宋麒:
从科研合作来讲 , 目前在全国有接近200家医院已经和我们开展了非常密切的科研合作 。 至于临床诊断这块 , 我们是在今年2020年的1月份 , 率先拿到三类证之后 , 积极地开始了市场化的推广 , 但因为上半年疫情的影响 , 所以现在正在推进当中 。 目前的话全国有几个省份的物价基本上已经确定了 ,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地推进 , 让产品尽早地投入到临床的实践中去 。
Lily:
刚才宋总反复提到的点就是三张牌照 , 科亚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 欧盟的CE和美国FDA三家机构三重认证的AI医疗器械企业 , 这三张牌照对科亚意味着什么呢?在三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医疗牌照 , 它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宋麒:
首先我们作为立足于国内的一个企业 , 肯定最看重的是国内NMPA的三类证 , 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的医疗产品获证 , 是国内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落地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 我们也非常激动能够排到第一 。
我们在2018年也是国内第一个拿到欧盟的CE认证 , 当时作为企业来讲 , 拿到了第一个合规认证 , 当然也非常有意义 。
FDA的认证对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 因为这款产品的临床是完全在美国做的 , 当时在美国有超过300家医院和影像中心的参与 , 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产品的技术实力 。
能够拿到这三张牌照 , 首先当然是说明我们的实力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 , 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国际化布局的雄心还有能力 。 从具体的要求上来说 , 我们觉得国内的审查甚至比美国FDA的审查还要更加的复杂和严苛 , 尤其是我们作为第一个拿证的产品 , 也经历了整个审核规则从无到有的过程 , 所以说也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整个过程里来 。
Joshua:
我不断地想强调这件事情 , 因为我相信大门打开了之后 , 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拿到证 。 当然科亚自己也会有其他的产品去申请牌照 , 但是作为第一家 , 这一个荣耀会一直留在公司的历史里 。
Lily:
也会留在中国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历史上 。 刚才Joshua说这个牌照陆陆续续很多人都会拿到了 。 宋总 , 如果未来越来越多您的竞争对手或友商拿到了这样的牌照 , 您怎么去防御这样的一个竞争格局?宋麒:
首先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进入市场 ,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 这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 今年仅仅是未来AI医疗大发展的序章 , 不管是医疗器械产品还是药 , 或者说整个医疗环节 , AI都会越来越多的渗透到这个场景里去 。 所以说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厂家、医院 , 包括行业从业人员能够进入到行业里面去 。 因为只有这个行业整体发展起来了 , 企业才能够随之发展跟成长 , 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 。
Lily:
AI辅助诊疗和医生诊疗哪个准确率更高?
Joshua: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 严格来讲 , 我们叫AI辅助诊疗 , 就意味着它离不开医生的参与 , 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有了AI了就不需要医生了 , 或者说有了医生了就不需要AI了 。 一个好的成熟的医疗产品 , 它需要两方面的共同的帮助 。 AI和医生在整个诊疗环节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 大家各自的角色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