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2、1...”家长“逼迫倒计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到了饭店决定一起去外面吃,她家孩子听说要出门,就开始去收拾东西,但毕竟是小孩子,穿衣服拿东西之类的总是会动作慢一点,等到我们都收拾好了,朋友朝着孩子卧室的方向询问:"好了没有?"
孩子回应:"好啦好啦,妈咪再等我一下。"
又过了大概三分钟,朋友和我已经穿好了鞋子在大门口等待,朋友看了看手表,又催促道:"你在干嘛呢?怎么还没好啊,我数三声,你再不出来我和阿姨走了哦,你自己呆在家里,3…2…"
随着朋友的倒计时,不夸张的说从孩子的卧室里传出叮咚当当的声音,很明显的就是把什么东西碰到掉地了,我拍了拍朋友的肩膀,说:"好啦,也不要催孩子了,毕竟是孩子嘛,不像大人那么利索,下次让她养成出门前及时准备的习惯就好。"
朋友也不再去催促,等孩子慌里慌张的跑出来,焦急的伸出脚就往鞋子里挤,我观察到,孩子的衣服扣子都扣错了,袜子也穿反了,原本扎好的头发也变得有些凌乱蓬松,朋友也看到了,对着孩子又是一阵数落。
生活中使用这种"逼迫倒计时"的情况并不少见,偶尔用一两次没有什么大问题,确实可以让孩子有抓紧时间不要做事拖拉的习惯,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容易让孩子产生巨大的紧迫感,会导致孩子养成一个容易急躁和焦虑的性子。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关于家长使用"逼迫倒计时"反映了一个什么原理?这种方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和作用?以及,家长如何正确的使用"逼迫倒计时"这个方法?
倒计时|“3、2、1...”家长“逼迫倒计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倒计时|“3、2、1...”家长“逼迫倒计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文章插图
"逼迫倒计时"反映了什么原理?1.不同的使用原则
"逼迫倒计时"使用的时间和目的是有很多种情况的,比如在学校里,老师会对孩子们说"我数三声大家安静下来好不好,来,3…2…1…"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停止打闹嬉戏,保持安静等待老师之后的安排,这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协商和互相认可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还有另一种,就是家长在面对自家小孩时候,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来让小孩完成自己下发的任务,比如,当孩子哭闹着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家长厉声恐吓着说:"我数三秒钟,你乖乖的把玩具放下来,不然别怪我发脾气!"孩子往往都是因为恐惧而采取妥协,极不情愿的履行家长的指令。又或者是开头我朋友的那种情况,给孩子一种紧迫感来让孩子加快完成任务,这大部分都是单方面的行为。
2.具有强制性
往往很多时候,"逼迫倒计时"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家长是因为想要孩子去执行自己的命令,或者是孩子的行为在其看来是错误的,从而强制性的制止,"3…2…1…"倒计时只是给孩子一个过度缓冲时间。
而对于孩子来说,为什么对"3…2…1…"这个号令往往都采取妥协,因为恐惧抗拒父母要求而导致的后果,他们并没有能力去反抗,只能在强制性前妥协。
3.是一种无奈之举
虽然"逼迫倒计时"是一种强制性的管教行为,但如果是处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也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孩子的不听管教,或者某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家长想要通过这么一种强制性的行为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举止。不可否定的是,这个方法往往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们很热衷于使用这种方法去要求孩子。
但我们还是要重点分析,"逼迫倒计时"这种方法的使用对孩子真的有用吗?虽然可能短时间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长期使用的后果是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妥协了,但他们的内心想法如何?
倒计时|“3、2、1...”家长“逼迫倒计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文章插图
家长"逼迫倒计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1.逆反心理的产生
"逼迫倒计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总是用强制性的方法去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放弃一些东西,时间久而久之,次数的愈加频繁,孩子必定会生成逆反心理,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开始和家长对着干。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都有一种试探心理,想要知道家长的底线多少,当家长开始倒计时"3…2…"的时候,孩子往往都是会在最后一秒才妥协,也有家长看到孩子不对自己的要求理会从而数到2 就放弃的情况,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的不听话。
2.亲子关系的疏远恶化
没有人是心甘情愿被强迫的,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面对家长的强制性要求,孩子只会越来越抵触家长的管教,还有对家长的恐惧,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脆弱生疏,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肯对家长"敞开心扉",影响这个家庭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