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见过了多数的父母,就会发现,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其实没什么真正的个性,甚至都是“千篇一律”。
简单总结便清楚,无非是这三种父母成为社会的主流:1、 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理想模样;2、 看别人怎么培养,而决定自己怎么养;3、 除了必要的教育,不会过多地约束。 如果把上面三种父母比喻起来,第一种家长就是孩子放在罐子里培养,而最终填满罐子就是全部目的;第二种就是时而放进罐子,时而拿出来;第三种就是完全放在野外散养,养一步算一步。
而真正在教育孩子的家长都成了周围的“大神”,给其他的家长一种“别人家的孩子天生就很优秀”的错觉,觉得这些孩子不用教育就会很优秀。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于是旁边的父母回过头就无限给自己孩子“施压”,刻意地教育,刻意地要求,结果,物极必反。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一、 除了基本的道德,父母认为美好的事情,都可以是个”P“
除了道德品质能统一一下标准,明确底线的最低值外,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喜欢,也允许被厌恶。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多方撒网“,培养孩子诸多的“品质”,觉得这是以后靠着吃饭的东西。
可是,不懂音乐就不能长大吗?不会画画就不能优秀不能快乐吗?你给孩子铺好的路,孩子不喜欢就是不知好歹吗?就是丢你的面子吗?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这完全不合理啊!!!
事实上,父母做容易犯得错误就是打着“我为你好”的幌子,千方百计地指挥着孩子的人生。
却不知,每个人的喜好和追求都是不同的,父母认为好的,很多时候并不适用孩子。
如果父母倚老卖老,觉得自己有经验,那这样的逻辑,就是强盗,就是绑架。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你可以把自己认为很美好的事物介绍给孩子,但不要企图去设计他以后的人生,因为在你眼里可能很美好,但在人家的理解里,不见得有多重要。
人一生的时间有限,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二、 每天那么多的焦虑,家长到底在怕什么?
中国人有很多特别的气质,好面子,好攀比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两点。
他们大人之间往往攀比谁谁又赚了多少钱,谁谁又换了大房子,谁谁自己都不如….
而作为最容易拿来比较的谈资,孩子首当其冲。
饭前饭后都是那些没有营养的比较和面子,丢面子甚至被别人捅一刀还要难受。
看看手机里的家长微信群,往往名校的学生家长比普通家长更焦虑,升学率的高低只是其中原因的一小部分,攀比和炫富才是家长群的最大“伤害”。
那里面全是为了孩子骄傲自豪,但这样的骄傲自豪都是建立在“别人家没有”的前提下,早就变了味道。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所以,家长焦虑的出发点到底发起于哪里?真的是对孩子的未来吗?这不经让我们反思。
名校就那么多,升学率也是固定,家长自然会焦虑。但在这方面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就偏偏中国的家长集体焦虑了呢?
国家之前贫穷的烙印让我们忘不了,而是教育的力量让这发生历史性的扭转。多少家庭不断地积累资源,把一切希望都压在一个孩子身上,甚至是整个家族都随着孩子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为了生养孩子,还是为了用孩子这个工具来改变命运呢?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三、 强迫的规划毫无意义
对于规划,很多家长是这样理解的:
1、 了解政策,匹配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自己认为“最完美“的;2、 设计出实现“完美“的方案,开始执行;3、 如果孩子不情愿或者不接受,强迫执行。 基本上大部分的家庭都会经历上面的步骤去规划,那一定是徒劳的,孩子根本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而真正的规划,是规划的能力。这些规划的背后的唯一动力,必然是孩子的兴趣和坚持。
教育|活好自己,比“教育孩子”更有意义!
文章插图
孩子坚持一件事,要么是因为真的喜欢而坚持,要么是孩子因为知道他要坚持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