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 商用收款码 收款 央行 商户 码牌 二维码 消费者 说法系 收款码 人民银行
文章插图
Robotaxi,或已成为共享出行平台与车企之间展开正面较量的最新武器。
七年前,打车大战开启。滴滴背靠资本、深挖技术,逐个击败快的、Uber中国等诸多独角兽公司,稳坐中国共享出行市场第一宝座。
当人们认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之后,一股意想不到的新风席卷而至。
七年后,市场风向变动。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平台一拥而上,率领自动驾驶公司呈包围之势加入混战,誓破共享出行既定江山。而他们身后站立的,分别是吉利、上汽、广汽等传统头部车企。
传统巨头之外,造车新势力也按捺不住共享出行野心,跃跃欲试。
前几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便在Q3电话会议中透露,小鹏汽车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探索Robotaxi业务。
为实现这一计划,小鹏汽车短期内的战略目标为:通过泛化场景运营以提升自动驾驶算法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最终,小鹏汽车将通过其前装量产的Robotaxi软硬件能力,未来选择与出行运营商合作,改变用户的出行体验并创造商业价值。
围绕Robotaxi,多家新老车企心照不宣地公布计划,似乎预示出行市场新战事即将到来。
一边,包括滴滴在内的玩家以自动驾驶软件技术起家,为公众提供 Robotaxi 服务平台,现如今正在不断补齐硬件能力——与车企合作造车,或是进行更深层次的联结。
另一边,此前以硬件为核心竞争力的车企则在不断变软,加大对自动驾驶的投入,甚至打造自己的 Robotaxi 车队。
换言之,在未来以“自动驾驶”为标志的共享出行市场中,上述两股看似不相关的势力在 Robotaxi 的战场上狭路相逢不可避免。
车企的求生之策从常规认知出发,出行平台与车企间的定位本无直接关联:一个定位于提供共享、廉价的出行服务,另一个以制造、出售具备所有权属性,且造价不菲的交通工具为根本。
但如果同时提供以 Robotaxi 为基础的公共出行服务,两者之间就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今年7月,网信办一纸勒令发出,滴滴多个流量入口应声消失。若根据滴滴过往注册率推算,滴滴每月将流失约400万用户。
巨象踉跄的同时,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平台一拥而上,祭出各类优惠补贴活动试图进一步蚕食市场。而他们身后站立的,分别是吉利、上汽、广汽等头部车企。
目前来看,车企搭建的出行平台已是国内共享出行市场的重要力量。这些平台出现的原因,有车企业务扩张的野心,也有形势严峻下的自救之意。
2015年,滴滴与Uber中国激战正酣,彼时就已有车企推出共享出行平台,试图在巨头战事胶着的缝隙中生长。但随着打车大战最终以Uber中国被滴滴收购暂时告一段落,国内共享出行市场几乎成为了滴滴的囊中之物。
另一方面,全球车市于 2018 年遇冷。据乘联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年全球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1%,中国汽车销量更是同比降低3%。
为减少库存积压,车企在市场销量低迷的情况下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之一即推出用车量较大的出行平台。其中就包括丰田、大众、戴姆勒等国际巨头,以及北汽、长安、江淮等国内企业,甚至造车新势力如小鹏汽车、新特汽车也有相关动作。
销量遇冷扼住咽喉之外,时代变化也鞭策着车企转型。
“互联网出行时代,硬件的品牌会越来越弱化,传统车企如果不先走一步,很可能将沦为出行企业的代工厂和硬件提供商,就像我们根本不知道摩拜单车的制造商是谁一样。车企必须尽快完成从制造业向IT企业的转型。”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曾如此表示。
或许因此,持有相似看法的车企如大众、宝马等曾公开宣布,将由汽车制造商转向为出行服务商,并已建立了出行子公司及服务车队。
在共享出行市场布局还能为车企原有的业务锦上添花。
借助共享出行服务而来的流量,车企在提升产品销量的同时,可涉足维修、保养、金融、二手车等环节,扩大业务范围。此外,不断积累的用户可为其日后的新技术测试提供及时客观的反馈。
内忧外患之下,车企向共享出行市场发起进攻,既是一场业务扩张,也是一种续命手段。
百战胜者的蓝图从诞生于行业乱世,到击败Uber中国登顶称王,短短四年的群战中,滴滴凭着一套组合拳稳坐中国出行市场第一宝座。
这一套组合拳以融资能力为主,营销、技术能力为辅。
融资能力,是滴滴吞并快的、拖垮Uber中国的利器。
稿源:(雷峰网)
【傻大方】网址:/c/112OM43H021.html
标题:uber|传统车企重仓、小鹏宣布杀入:以 Robotaxi 为名,「出行之战」再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