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AMR第一轮跑马圈地来临,谁是胜出者?


AMR|AMR第一轮跑马圈地来临,谁是胜出者?
文章插图
【猎云网北京】11月27日报道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遭遇瓶颈,柔性生产呼声高涨。柔性生产是应对“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而产生的,可以更好的满足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特点,并以其良好的规划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高效把控。
AMR的应用恰是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既要满足柔性化、多元化、易变化的需要,又要在低成本负担的同时实现标准化、信息化。
所以近年来,大量的创业公司投入到AMR赛道,但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市场销量结构上2019年AMR销量4400台,只占移动机器人总量的18.72%,所以近来市面上也有种疑问是AMR是否“被神化”,即AMR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隆博科技创始人兼CEO佘元博认为不是,在他眼里,按照正常的验证-放量逻辑,AMR即将迎来自身的放量时刻。
作为一种全新技术的设备,AMR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半固定的机器人移动模式,让机器人完成了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蜕变,相比于之前的传统AGV,AMR的颠覆性创新在于通过机器人自主移动技术,实现了更柔性的人机协同——移动机器人自己感知环境变化并针对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反应,而不需要预先对环境做大的改造,也不需要将人和机器人隔离开。
AMR|AMR第一轮跑马圈地来临,谁是胜出者?
文章插图
这样,移动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更接近于人,像人一样自主应对变化,实现柔性物流,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移动运输搬运场景。不仅如此,AMR的部署更加简单,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更低,非常适用大面积长距离运输场景的应用。
随着AMR从技术到产品的不断成熟,大量移动机器人替代人的场景被挖掘出来,这些场景是以往的传统技术AGV无法应对的,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但是AMR究竟会在哪些场景应用,又会在哪些行业爆发呢?这个问题对于第一梯队的AMR企业而言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面对一个全新的行业没有捷径,也没有想当然,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只有一个个的去尝试。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广度验证,只有在大范围广度验证的前提下,才能不断调整自身的产品和方案,找到AMR最适合的行业和场景的发力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深挖。”佘元博表示。
从2014年开始,AMR行业经过了技术产品化的壁垒、场景落地的壁垒,到了2020年之后,第一梯队AMR企业的产品、落地能力已经没有太大差别,整个行业接下来比拼的是如何复制推广,进而快速起量。
换言之,之前的市场保有量大多是验证产品的场景落地效果,而今后是如何在各AMR企业自己锚定的场景下复制起量。
所以,现阶段AMR即将迎来其广度验证后的深度抉择,谁找到了好的落地场景,谁就有基于场景做深度的先发优势,反之在该场景会暂缓发展,甚至出局。
AMR行业的创业公司,每家都有不同的发展策略。有的专注一个行业,深度定制产品,然后批量复制;有的专注一类场景,做一系列相似度高的产品,拓展应用在不同的行业。
两种策略各有利弊,对于早期探索AMR应用市场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办法确保目标场景或客户行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把自己绑定在一个行业或者一类场景里,运气好能快速找准有爆发力的市场,运气不好则陷入单一行业或小存量场景竞争,运气再差点则可能被证明是伪需求市场而阵亡。
AMR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可以拓展应用在各行各业,而很多不同类别的场景又有很高的相似度,对产品和研发而言有很多的共通工作。综合资源利用效率,创业风险,未来的市场占有预期等因素,走多场景覆盖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通过广度优先的策略找准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和场景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采用深度优先的策略在对应的行业和场景里面找量。”佘元博表示,“这不仅是一个公司发展策略的决策,而且在一些客户行业是对我们的硬性要求。”很多工厂和仓库有非常多不同类别的物流运输场景,这些场景要求AMR企业提供多场景覆盖的产品和方案,那么如何提升自身AMR产品的场景覆盖度就是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保障品质的一致表现,完成定制化的项目,是我们很早就在做的一件事。”佘元博表示,“这不仅是大客户差异化场景定制的要求,而且是做多场景覆盖的需要。”
在硬件层面,通过抽象通用平台的方式,把80%的硬件都通用化了,另外一些集成硬件标准化后,需要定制化的硬件就少了,而且随着各类差异化项目的积累,需要定制的组件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