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消费|借贷消费调查:那些负债的年轻人


信用消费|借贷消费调查:那些负债的年轻人
文章插图
“能用上信用消费的,我绝不用自己的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90后程俐(化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消费了3000多元,其中,过半的消费以白条、花呗等支付工具来支付。程俐只是90后借贷消费大军中的一员。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有6500万开通了花呗,也就是说每10个90后就有近4个在用花呗消费。
白条、花呗等工具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推出的一种信用消费工具,有别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先给钱后交货”,使用者可以借此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且享有一定期限的延后付款期或分期付款,也因此为超前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前,使用上述信用消费工具及产品来超前消费在年轻群体中颇为盛行,这种消费行为一方面满足了年轻人在某一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却因“先消费、后付款”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备受社会争议。
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超过八成,而逾期贷款也在不断攀升。超前消费的年轻人长什么样?负债的背后又是什么?消费贷款究竟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正视借贷消费?带着种种问题,采访人员调查了那些借贷消费的年轻群体,尝试还原真实的情况。
谁在借钱消费?
作为资深网购用户,程俐大部分购物都在网上完成,对于白条、花呗等支付工具,她都有使用,且熟稔于心。“能用上信用消费的,我绝不用自己的钱。”程俐说。在一次购物付款过程中,程俐发现,使用花呗支付可以减免一定金额,抱着省点钱的心态,程俐便尝试了一下。此后的每次购物支付,平台都默认为使用花呗支付。“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就一直用下来了。”每个月账单出来之后,程俐都会及时还清欠款,从不逾期。“这样我既可以手上的现金做理财,又可以利用消费分期满足购物需求,还不会产生欠账,何乐而不为呢?”程俐说。
在广州某高校读大三的刘光(化名),也是一名消费贷用户,他告诉采访人员,每当碰到自己想要但又消费不起的东西,他都会使用消费贷分期购买。就在近期,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刘光用消费贷给自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要1万多,问家人要钱,他们肯定不愿意给,干脆不开这个口了。”刘光告诉采访人员,因为不需要一次性付款,所以在每个月还完1000多元的分期费用之外,还能剩余几百元的生活费,而每个月做家教的收入也可以用于还贷。“我在合理控制的范围内提前使用一台电脑,感觉也挺好的。”刘光说。
不难看出,消费贷的用户都是为了满足各类消费需求,可是对于消费贷的理解和还款规划却不尽相同。据2019年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几乎占了一半。也正因此,社会舆论对年轻消费群体超前消费、负债累累颇有争议。
理性与欲望博弈
对于借贷消费,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正是理解上的差异,让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对程俐来说,频繁使用消费贷的主要动力在于:第一,可以省下手头的现金来做理财;第二,可以积攒平台的信用积分。“当你信用积分高了,就像银行的VIP客户,能享受一些特权,这对我来说,就像一种荣誉。”第三,这些电商平台的应用场景之广泛,也是他们的消费贷产品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我的支付信用高,租共享汽车、单车、充电宝,都不用交押金,住酒店也有折扣。”第四,可以进行消费记账。“我在平台上花过的所有钱都有痕迹,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年花了多少钱,花在哪些方面。”程俐表示。
不想占用资金,是很多人选择信用消费的重要原因。“如果买一些长周期的商品,我也一定会用花呗,不然付了钱长久不发货,占用我的资金。”深圳某公司职员刘女士表示,自己的信用卡到期了,后来懒得换,而电商平台的消费贷开通比较方便,也没有卡片管理费的套路,所以索性开始用电商平台的信用消费工具。
但是,正如刘女士所说的,消费贷开通方便,对消费者而言初期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想用钱唾手可得,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并非人人都能理性看待。在豆瓣小组中,有一个叫“负债者联盟”的小组上了热搜,这是上万名负债的年轻人聚集地,在这里负债者们讲述自己的负债之痛,打卡记录艰难的上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