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谁在滥用人脸识别?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连线insight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钟微 王古锋
编辑/子夜
人们已经习惯了人脸识别的存在。
酒店接待旅客,刷脸登记入住,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司机们习惯于通过人脸识别解锁手机,而他们头顶的摄像头,正在利用同样的技术自动抓拍。
作为近年来AI浪潮中的标志性技术,人脸识别已经大规模落地,并应用于安防、金融等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景中。
但这项给生活带来美好改变的技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争议之中:当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引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人们将之称作“危险的武器”。
人脸识别开始接连被叫停,从杭州动物园发生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到杭州一小区抵制人脸识别技术事件,人们已经对人脸识别技术产生警惕。
从美国巨头到中国科技企业,不乏被告上法庭的,有的企业则被勒令停止和中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他们站在了AI浪潮之上,却在蒙眼狂奔时,忘记给自己设上“红线”。
文章插图
更恶劣的变化在于,人脸识别的滥用已经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近期,济南一位看房者戴着头盔进入售楼处,这样滑稽的行为,揭开了一条关于技术开发者、使用者和受益者的利益链条,人脸识别没有成为服务消费者的技术,反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精准营销的工具。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风险无法避免,只能选择全面避开人脸识别技术。
技术的开发者和推广者也会陷入沮丧,技术并不是一开始便带有恶意。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曾对外表示,隐私保护不是一个非白即黑的问题。作为AI技术以及多个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他的立场代表了许多支持者。
争议和混乱,也许是人脸识别发展中必经的过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过程还将持续很久。
谁在滥用人脸识别? 面部信息是个人重要的生物特征,具有强烈的个人身份属性。
人脸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人们没想到的是,在你没注意的时候,你的脸部数据就已经被“偷窃”了。
戴头盔看房的反常行为背后,就是部分房地产公司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精准营销,甚至这是以牺牲买房者的利益为代价。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或与房企的分销模式有关,售楼部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把到访的客户区分为自然到访客户和渠道客户。
自然到访客户是指购房者自己得知信息到售楼部看房的客户,渠道客户则指的是通过中介介绍到访的客户。
一旦渠道客户成交,房产公司便会从每笔房产的成交额中给中介返佣。中介可以凭借这笔返佣让利给消费者,让其享受到售楼部的渠道优惠。
多年和房地产商打交道的方真对连线Insight表示,“这种给中介返佣的模式在业内很常见,根据中介水平的不同,售楼部给到的中介返佣,占销售额的0-13%。”
在此情况下,人脸识别系统,将自然到访客户和渠道客户进行明确分类,可以更方便地计算佣金。
不过,部分房产公司,将流程稍加改变,便可能让买房者利益受损。
文章插图
房地产自媒体“重庆地产news”曾发布文章称,某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元。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到访,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
就在几个月前,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今年6月,据宁波晚报报道,宋先生的姐姐在房地产售楼部销售吴经理的介绍下,购房返利拿到了2万元,宋先生也打算购一套房,然而就在返利审批流程快要完结的时候,售楼经理反馈审批没通过。
而审批未通过的原因是,如果想要拿到返利优惠,宋先生需要备案一个小时以后到售楼部,但宋先生备案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售楼部,被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下来。
对于房产这样的高价产品,买房者通常购买时会咨询多个渠道,房产公司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设定这一规则,实际上是“剥夺”了买房者对比的权利。
戴头盔男子的行为,也许便是对房产公司这种规则的反抗和规避。同时,也是对于自身人脸信息的保护。
在这件事被曝出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售楼部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并且在毫无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就抓取了消费者的人脸信息,这可以说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个典型案例。
- 二维码|村网通?澳大利亚一州推出疫情追踪二维码 还考虑采用人脸识别和地理定位
- 首创|网易有道词典笔3发布:首创毫秒级超快点查、识别率超98%
- NIST测试显示人脸识别系统对蒙面人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 人脸识别|10元能买600张人脸照片 “刷脸”真的安全吗?
- 付费|谁在定义未来三十年?音频内容付费,60后人数同比增154%,00后增94%
- 舆论|谁在补刀?
- 合同|人脸识别,“必要性”标准有待细化
- 网易有道词典笔3发布:首创毫秒级超快点查、识别率超98%
- 如何系统地欺骗图像识别神经网络
- 简单的BP网络识别液晶中的数字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