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产业|广东“工业母机”抱团突围

走进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敏嘉制造”)生产车间,一条给格力公司定制的压缩机曲轴加工全自动生产线正在调试中,这也是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压缩机曲轴生产线,投产后整条产线仅需两三名工人,预计每天产能可达7000件。
压缩机被称为空调“心脏”,20年前基本依赖于进口,而今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国产压缩机,已占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可提供压缩机零件粗精成套设备的企业,敏嘉制造的快速崛起正得益于此。该公司总经理赵虎认为,这是家电产业与数控机床“基于市场自发的产业链相互成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广东机床工业能够异军突起的“密码”。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事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近期出台的《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高端数控机床被列为重点培育的六大工程之首。
“一是响应速度快,市场需要什么就迅速研发和生产;二是坚持创新引领,不仅能够解决市场需求,同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成勇总结广东数控机床产业的两大特点。采访人员走访发现,虽然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广东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坚持以质量为生命,正走出一条贴近市场谋创新的发展之路,在数控系统、电主轴、导轨等关键核心部件以及机床整机方面,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和领军企业。
自主创新??
与国外巨头同场PK
不落下风展现实力
广东数控机床产业起步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从全球来看,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从国内来看,受计划经济时期国内产业布局影响,早期国产机床“十八罗汉”国营大厂无一落户广东,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在此背景下,广东发展数控机床产业,技术从哪里来?
在产业起步期,企业重在谋生存,多从学习模仿国外设备入手,客观上需要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后,核心技术却买不来,长期以往,只能跟在国外巨头背后亦步亦趋,被锁死在低端机床领域。
于是,一批广东数控机床企业凭借自主创新站了起来,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下简称“广州数控”)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广州数控成立于1991年,被誉为中国南方数控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10万台(套)数控系统落地。
自成立之初,自主创新便写入了广州数控的企业基因,早在1999年就成功研发GSK交流伺服驱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50%,企业近10年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超过14%。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自主创新抢占市场的案例,在广州数控有很多。令广州数控副总工程师朱孔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则是与西门子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正面PK。
数年前,国内一家著名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厂家需要采购6台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此前清一色的都是进口产品。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原计划采购的日本产品被对方企业拒绝,只剩下唯一的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不料却遭遇坐地起价,采购一时陷入困局。
“关键时刻,该厂家找到广州数控。我们积极响应,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科研团队,立下‘军令状’一定干出来。”朱孔锋忆起当日情景仍难掩兴奋,经过持续一年艰苦攻坚,广州数控按时交付了2台产品。其余4台,该厂家采购了西门子的产品。
狭路相逢,创新者胜。“在价格不足西门子同类产品1/3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与对方没有差别。”朱孔锋说。
同场竞技更能看出长短,经此一役,广州数控一举打开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高端数控机床市场。
产业共振??
国产装备支撑美的、
格力跨入世界500强
对于发展数控机床产业而言,缺乏早期技术积累和专业科研院所支撑,广东的优势在哪里?企业如何才能借势突围?
答案便是珠三角巨大的应用市场优势,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家电等一批万亿产业集群,在过去三十年间,都成为了广东培育高端数控机床工业的沃土,以敏嘉制造、广州数控、昊志机电、凯特精机等为代表的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在此间呼啸而起。
在赵虎看来,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中国空调压缩机行业所用的制造装备,基本上是“广东装备”在主导。行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可控”与行业装备“自主可控”就像左右腿走路,缺一不可。美的、格力实现空调压缩机国产化的进程,背后是以广东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等组成整个产业链在做支撑,“换句话说,就是美的、格力带着这些小兄弟一起做到了世界500强,其实质则是市场自发的产业链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