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思维|产品思维已死?我看未必( 四 )


相对来说抖音较为单一,在主动决策方面可提供的成瘾方案比较少,相信有不少人为了戒掉对抖音的依赖而会专门卸载它,等到空虚寂寞的时候再把抖音下载回来。
但视频号在激发用户创作层面确实不如意,发表各种特效功能不如抖音丰富,但这并不是不可强化的短板,相信未来视频号会强化发表的流程。
2.4 话题延伸2.4.1 什么样的短视频更吸引人呢?
还是从大脑的决策维度思考,主动决策需要克制自我。
但对大脑的把控也是非常强,在主动决策的影响下:教育类和成功学类的视频可能会出彩,教育类比如抖音的”樊登读书”,成功学类比如最近争议比较大的抖音”世界抬杠冠军大蓝”。
业思维|产品思维已死?我看未必
文章插图
而在被动决策下,大脑的决策偏爱在我们出生那一刻就是确定的了,新生儿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猎奇和共鸣(孩子会受周边环境影响):
2.4.1.1 猎奇
对靓男美女的喜爱,对深海生物的好奇,都会使短视频成为一个热点。
业思维|产品思维已死?我看未必
文章插图
2.4.1.2 共鸣
共鸣有正向共鸣和反向共鸣:
正向共鸣:比如火遍抖音的”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就是抖音大部分群体对自己青春不在,但又坚守初心的共鸣。
在此深挖,比如抖音”钟奇”和”三哥”拍的视频是还原高中和小时的故事,观众会产生一种”对对,我小时候也遇到过”的共鸣情节,从而实现爆款。
业思维|产品思维已死?我看未必
文章插图
反向共鸣:即声明一种反向的语调,吸引键盘手火力,从而达到反向爆红的效果,目前在推荐算法依赖点赞机制的背景下,反向共鸣越来越少见。
3. 新思考到的方法论3.1 二分法二分法可以更精确的发现潜在的知识点,实现通盘考虑。比如如果做产品只用 产品思维 和 产业思维 来区分,那就过于局限。
但如果使用 产品思维 和 非产品思维(包含 产业思维) 来做区分,我们不仅将产业思维进行了定位,也发现除了产业思维,在非产品思维中可能还隐藏着其它尚未被发现的更精贵的思维模式。
3.2 增量法评判一件事对公司是否有好处,或者评判一个人在团队里是否是中流砥柱,可以使用增量法。
增量法的含义是该行为对团队造成了增量收益,而不是在存量领域内浪费精力,甚至减少存量领域。
3.3 理解和接受要独立A发表了某条言论,在解析时你可以换位思考在A的立场上理解他为何发表这条言论;但在接受时需要思辨的接受,要考虑到这条言论放在其它背景下是否有问题,也就是理解了观点不代表接受了观点。
业思维|产品思维已死?我看未必
文章插图
比如猫眼CEO发表”产品思维已死”的言论,在他的立场下是没有问题的,对他而言”产品思维”远不如”产业思维”重要,但你要是把”产品思维已死”这样的言论放在头条和腾讯,那就不再成立。
参考文章:

  • 《猫眼郑志昊:连接、赋能、破界是互联网下半场的创新法则》
  • 《具有瘾性的产品:让你无法自拔的抖音,对你做了什么?》
作者:聊哥;公众号:和产品经理聊技术;腾讯工程师,一个致力于打通开发和产品隔阂,争做酷炫互联网人的同学。
本文由 @和产品经理聊技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