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导读: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以下是一组来自十岁小女孩出去玩拍的照片: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来自小女孩父亲的自述:她妈妈是那种,见陌生人不说话的那种。我是那种自来熟,话多的那种。不过近两年我在外面工作,在家呆的时间不固定,每十天都能呆上两天的样子。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最近两年多了,家庭气氛不是太好,和孩子他妈有吵架,有冷暴力,也有动手的现象。我略显孤独,不喜欢社交,微信聊天也不太喜欢。他妈跳广场舞,孩子也常去和小孩玩,他妈爱微信群聊天。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孩子爱看书,学习好,美术学了三年了也挺有兴趣(儿童画)小提琴最近学的,也学的挺认真,班级里担也点小职务,家里也爱讲个小笑话。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那种小孩,即使我们吵架,她也能很快过去,的那种孩子。有一点就是,跟同学不是特亲,就感觉她没有特别特别要好的朋友。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总感觉她,应该有一两个好的,穿一条裤子的朋友才对啊,好的都不愿分开的那种。因为我们当时就是那样过来的。所以我觉的她应该也一样。感觉她哪里不对了。前两天出去露营,她自己又拍了这样几张照片,看起来视角挺好,总感觉怪怪的,是不是孩子太孤独了。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这件事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一位儿童心理治疗师说,从那位父亲只对赞同自己意见的人有激烈反应来看,虽然那位父亲名义上是来寻求帮助的,但实质上是来寻求认同的。也即是说,孩子父亲是个自我中心的人,他内心里早已认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来这里说出来只不过想找到认同自己的观点并声援他的人而已,当然从这一点上恰恰可以看出来,感觉“孤单”的人其实是那位父亲自己。那位父亲说希望大家不要再回复这样话题,说自己爱女儿怕伤到女儿。实质上,不过是这个问题的反响不如他的意,貌似不赞同的声音更多更专业而已。如果孩子父亲提出这个问题寻求认同,大概他在生活中是个缺乏社会认同的人,也即是说:孩子父亲和妻子的分歧、争执向周围人倾诉时恐怕大部分人都选择偏向他妻子。因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有充分社会认同感的人不至于来到网络世界寻找同盟(而不是寻求专业帮助)。说到爱女儿,我想每个父母都应该是爱孩子的,只求那位父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目前看来,若有什么能伤到他女儿的,可能恰恰是他对女儿的偏见和他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在我看来,从那位父亲的描述中基本可以推断出,小女孩十分聪慧,有艺术天赋,心理健康程度较高,且心里边界已经较为完整和清晰。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衡量,小女孩目前的心理成熟度和人格完善度,是比她的父亲的还要高的。“孩子爱看书,学习好,美术学了三年了也挺有兴趣(儿童画)小提琴最近学的,也学的挺认真,班级里担也点小职务。”这也能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令很多人都羡慕的“邻居家的小孩儿”了呢。在看小女孩拍的那几组照片,即便是我这个不懂摄影的人也会惊叹于这几张作品的美感、角度、立意竟然会是出自于一个十岁女孩之手。那么为什么我会如此“武断”的就判定题主女儿的心理成熟度很高呢?我们知道,对于父母关系不和谐、时常冷暴力的家庭而言,其子女一般会形成敏感、内向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没有被父母不和谐的关系影响到,甚至还能“在家里讲个小笑话”,可想而知题主的女儿天生有着多强的归因能力和坚定的自我认知。
父亲|十岁女孩出去玩拍了几张照片,心理学家看到立马就联系女孩父亲!
文章插图
而且那位父亲也说其女儿“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那种小孩,即使我们吵架,她也能很快过去”,这说明题主的女儿善于自我调节。且小女孩有着明确的兴趣爱好,并且也能够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真付出,只要不破坏她对于兴趣爱好的学习环境,基本上在以后是能够成为她的终生“真实”爱好。我强调“真实”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小时候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兴趣爱好的机会,他们完全被应试教育压垮,所以导致成年后没有办法体会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创造性的意义感,所以很多神经症就由此而产生,感到空虚,无意义,没有归属感等。而一个有着自己的真实爱好的人,就相当于她的精神层面多了一个坚实的支柱,同样的精神打击可能别人就崩溃了,但她也许就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