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上路 滴滴造车往哪开?

如果当年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福特汽车创始人Henry Ford这句经典言论简单明了地点出了用户对自身需求认知的局限性。即大家都清楚基础需求,但更高层次的需求却说不出口。而满足后者的伟大产品,往往能够改变行业的发展轨迹。
乔布斯对此点深信不疑,《乔布斯传》中写到,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所以,无论是福特汽车还是iPhone,都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以革命性的创新引领用户到更高的需求层次。
如今,汽车工业已发展百年,是时候出现一些新看点了。善于发挥数据优势洞察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公司,踌躇满志。
造车|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上路 滴滴造车往哪开?
文章插图
滴滴近两天就高调发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一款滴滴基于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共享出行新物种。
新物种之新,一在产品本身,滴滴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对D1的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进行了深度定制优化;二在经营策略,D1只约不卖,因为滴滴CEO程维认为,未来购买服务将会代替购买工具。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基础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兼顾,D1的上路,能否如愿加速两个时代的过渡?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用户就是“产品经理”虽说是新物种,但需要特别强调一点,D1与用户之间不存在那种因为“新”而产生的陌生感,反而还会有种老相识的舒适。
就拿最基本的配置座椅来说,D1或许是世界上首款拥有两种不同座椅的车,也就是前排司机和后排乘客的座椅采用了两种设计方案。这是D1新物种身份的标识,可对用户而言,新座椅对应的其实是长期未被满足旧需求。
“有一个司机师傅,每天都到我的微博里面在固定时间发一条微博”,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D1发布会现场讲了个小故事,“他说开滴滴开的屁股疼,你们要帮我解决一下。座位坐8个小时,真的可能会开的屁股疼。”
实事求是,这并非滴滴司机的专属职业病,而是所有长时间久坐的司机共同的痛。
D1司机座椅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对发泡硬度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借鉴欧美卡车司机长途驾驶的设计经验,D1的座椅较市面上普通网约车整体偏硬,实现了更好地支撑性,并配有电动腰托、定制肘托,缓解司机长时间驾驶下的疲劳的同时保障腰椎等部位的健康。
而与司机的久坐不同,乘客一般都是一小时以内的短途出行。所以,偏硬的设计就不再合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柔软的座椅。柔软之余,为了乘客出行的舒适性,D1的座椅还有诸多改进。
造车|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上路 滴滴造车往哪开?
文章插图
特约体验官李雪琴在试乘直播中就对D1的座椅一坐钟情。上车之前,座椅智能加热,让她这位铁岭市民感受到了北京冬天的温暖。一起直播的押韵狂魔朱广权还当场来了段freestyle,“有点像东北的火炕,一阵一阵热浪,屁股无处安放”。
另外,乘坐的舒适性还得益于在后排空间之大、功能之全。滴滴在A级车尺寸的D1里留出了C级车的后排空间,数据显示,D1的后排腿部空间1000mm,头部空间992mm,肩部空间1413mm,轻轻松松坐下三个身穿相扑服的李雪琴。还有专属的影音娱乐屏幕,以及USB接口,纸巾,挂钩,杯托等出行必备配置。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感受来形容,坐在D1的后排座椅,就像坐进了“移动的头等舱”。
再回到新物种这个词,前后两排座椅足以证明D1的新,但新从何来?柳青给出了答案,“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来自于用户的需求,它不是我们自己去拍脑袋想的”。
换言之,用户(乘客与司机)就是D1的“产品经理”。
以匠心升级出行体验“我一直认为通过产品能够体会到生产者的心。粗心大意的人制造的产品也会比较粗糙,而细致的人制造的产品就比较细致”,《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一书中,赤手空拳创立京瓷和第二电电两家世界500强、重建日航的稻盛和夫说道。
循此审视D1这款产品,小到方向盘上的定制按键,大到软硬互联的车机系统,都可窥得滴滴的匠心。
座椅部分告一段落,继续看D1的其他细节设计。
造车|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上路 滴滴造车往哪开?
文章插图
上车之后,大家应该一眼便会注意到D1特殊的方向盘,准确的说,是方向盘上抓人的桔色按键。官方将之称为滴滴键。
顾名思义,这枚按键是滴滴为司机师傅特别定制。原本需要司机在手机上进行的接单、完单等操作,集成在一枚物理按键内。有了它,司机双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去找手机,稍微挪动便能一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