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成|家长不疼,老师不爱,刘星那样的“倒霉孩子”是如何炼成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乖巧懂事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就是调皮捣蛋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文章插图
朋友家有两个女儿,大的12岁,小的9岁,姐妹俩经常因为小事闹矛盾,但遭批评的几乎都是小女儿。
大女儿学习成绩比较好,遇到矛盾常常也是先哭的那一个,而小女儿平时就比较调皮。所以朋友的刻板印象几乎都是:又是小女儿在挑事。
哪怕有时发现自己批评错了,朋友也不觉得亏欠小女儿,因为在她眼里:小女儿皮实且心大,是不会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的。
其实,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班集体,几乎都能找出这样的“倒霉孩子”,他们从小到大都特别招黑,父母不爱,老师不关注,同学也喜欢拿他们开玩笑,最容易遭人误解的必定是他们。
而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也都会偏向平时优秀的或者弱势的一方,难道真的是会哭、会来事的孩子才有糖吃,那不哭的孩子呢?
在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也嬉皮笑脸,性格“皮实”,他会不会也成为集体中被“针对”的那一个的?
1
【 炼成|家长不疼,老师不爱,刘星那样的“倒霉孩子”是如何炼成的】3类孩子
3种不同的境遇
14年前,《家有儿女》的开播,成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当年看的时候只觉得是一个喜剧,现在因为近期《鹿鼎记》的热播,因为刘星频频上热搜,突然让我回忆起当年《家有儿女》里的刘星,他似乎就是某一类“倒霉孩子”的代表。
《家有儿女》中小雪、刘星和小雨来自一对重组家庭,他们3人其实也代表着大多数家庭中最常见的三类孩子:
小雪:“别人家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
刘星:捣蛋鬼的化身,做什么都要受到质疑;
小雨:受宠的幺儿,做什么都可以被包容。
连刘星自己都曾对小雪说:“在妈心目中啊,你们两(小雪和小雨)永远是最好的孩子。我呀,我就是给你们垫背的。”
文章插图
因为在遇到同样的事件时,父母对待3个孩子的态度总是不同的,更多的不是看事件本身,而是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下结论。
比如有一次,小雪和刘星一起闹独立离家出走,刘星肚子实在太饿而向弟弟小雨求助,希望他能带点钱来支援他们时,小雨就直接跟妈妈刘梅说了。
结果刘梅和夏东海去的时候,还特意交代:到那绝对不可以跟小雪发火,刘星无所谓,你随便骂,那孩子脸皮厚。
文章插图
再有一次,刘梅为庆祝小雪得第一名,准备了孩子们都爱吃的螃蟹,而当天刘星的历史考试成绩也是第一,本该也是值得庆祝的。
结果全家人却怀疑他作弊、改分数。
文章插图
即便在3个孩子同时犯错的时候,他们选择的也是通过惩罚刘星来杀鸡儆猴。
文章插图
这样事情太多了,有一次刘星反抗了。
当时他去革命老区体验生活,带了很多纪念品给家人,但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你犯了什么错,你的东西我可不要”。刘星伤心地回到自己房间。
直到这时,家人才开始反思了自己对刘星的不好与偏见。后来为了补偿刘星,准备带他一起出去玩。
然而最后出发的时候,他们什么物品都带齐了,唯独把刘星落下了。
为什么只有刘星会频频遭遇家人的质疑和忽视呢?
2
越懂事越容易被忽略
背后是刻板印象
剧中有一集是小雪和刘星为了查明妈妈刘梅是否存在偏心的情况,展开的两个实验。
实验场景一:小雪和刘星都趴在桌上睡觉。
看到这一幕,刘梅从座位上拽起了刘星,质问道:看看表,刚几点?怎么做着做着功课又睡着了啊?昨天晚上干嘛来着?你不是挺早就回屋了吗?又玩游戏来着吧?上网玩电脑了?
而对小雪刘梅则是:“肯定是昨天学得太累了,我呀,怕你在这儿睡觉感冒,回屋歇着吧,听见没有啊?”
文章插图
实验场景二:小雪和刘星故意缺席补习班。
刘梅责骂刘星:“不是你说你像话吗?看看人家别的同学,放了学,人家这补习班那补习班。忙成什么样了?你呢,一礼拜就这么一堂补习课,你还旷课。”
- 现呕吐|一幼儿园50余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秋冬高发,家长们注意!
- 便宜|6岁小学生捡到一盒糖,回去给了家长,家长打开后一看报警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
- 发生|家长必须了解儿童风湿是如何发生?
- 宝宝的皮肤|天寒地冻,各种烫伤已经“盯”上了宝宝,家长要注意了!
- 家长|是什么让孩子的专注力一步步被毁掉
- 家长|大学校长直言这种孩子看似聪明,实则没有,家长不要高兴太早
- 孩子|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关于行为上瘾的三个原因,家长知道吗
- 座位|小学家长会只让爸爸参加,找座位全靠猜,一进教室爸爸们都蒙了
- 家长|孩子患流感?家长务必盯住体温,避免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