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原来马云的背后,站着的是任正非与曹德旺( 三 )


此时,国内自行研发的电话交换机质量太差,而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又太高,在做了一段时间代理之后,瞅准机会的任正非让搭档郑宝用组织团队,开始全力自主研发交换机。郑宝用是清华博士出身,他带着团队研发出的HJD48交换机很快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在上市的当年就为华为带来了超过1亿元的营业额。任正非的事业这才算正式迈入了正轨。
不过,就在大赚特赚的同时,任正非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盯上了可用于长途通话的程控交换机。这个时候,大型程控交换机技术只掌握“七国八制”手里,即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的阿尔法特,日本的NEC和富士通,这些国外通信公司牢牢把握住技术,不仅售价高,态度也特别倨傲。
但就在此时,任正非听到一个消息,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邬江兴已经研发出了04数字程控交换机,看到希望的任正非决定,华为也要马上研发自己的程控交换机。
不过,任正非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普遍反对,大家觉得华为才刚刚起步,安稳赚钱最重要,这种冒险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一亿元的营业额它不香吗?在风险面前,思前想后的任正非决定先去美国取取经。当他在纽约、波士顿、加州转了一圈,看到国外高科技公司的水平后,赞叹不已也忧心忡忡。一返回深圳,任正非就安排郑宝用搭建团队,对标美国最先进的AT&T;五号机,并放出狠话:研发成功,我们就有发展;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1993年,华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JK1000终于研发成功,并顺利获得了邮电部的入网证书。一年之后,任正非又研制出万门机。就这样,华为在通信领域站稳了脚跟。
华为掀起了民族企业抗击进口产品的大潮。在步步为营中,靠着质量与性价比,华为接连拿下了国内的重要市场,成为一柄矛枪。不过,任正非的目标不只在此。1996年,华为与李嘉诚的和记公司在交换机领域展开合作,正式开启国际化之路。
此后,华为南征北战,熟读《毛选》的任正非秉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高举着狼性文化大旗,相继在俄罗斯、拉美、中东、欧洲等地区攻城拔寨,开始向国际巨头挺进。五年之后,任正非在内部做了题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讲话,正式宣布向美国进军。此时,在大洋彼岸等待着华为的,是思科。
成立于1984年的思科,在通讯领域的国际市场份额上一骑绝尘,“思科在你身边,世界由此改变”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华为想要拿下美国市场,与思科的决战不可避免。2002年,亚特兰大电信设备展会,华为率先亮剑,将展台直接布置在思科展台旁边。
游客们惊喜地发现,在性能和技术旗鼓相当的前提下,华为设备的价格要比思科低20%。借助这次展会上的碾压优势,华为在美国的销量上涨超过70%,一夜成名。不过,思科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炮制出“华为威胁论”在思科被炮制出来,在美国媒体的渲染下,两方剑拔弩张。为扭转不利局势的思科,甚至在内部成立了“打击华为”工作组,多次公开宣称“将在美国起诉华为”。
为了不留话柄,任正非要求研发组与技术小组,对华为的每一款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修改,绝不能存在抄袭的情况。但就在一年之后,思科在德克萨斯正式起诉华为。
在长达77页的诉讼状上,思科给华为安上了“21项罪名”。由于在美国本土打官司,华为胜算并不大,因此有人建议任正非公开华为产品的源代码,以此来扩大声势,立于不败之地。
但任正非拒绝了,他很清楚:思科对华为的封杀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发展。年近花甲的任正非掷地有声:海尔输了,联想输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输了,我们不能一直输。
我们是中国电信产品的代表,如果在美国栽了跟头,后面其他的企业就更没有再战的勇气了。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2003年3月17日,华为和思科的第一次法庭对峙,在思科的公关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美国国民众甚至部分中国媒体,都站在了思科这一边,华为孤立无援。
看着局势岌岌可危,任正非决定剑走偏锋,在同盟和舆论上发力。他先是邀请最高水准的律师团队来华为参观,体验产品,接着开诚布公,将公司的管理机制、研发流程和审计制度向媒体和民间团体和盘托出。
更要紧的是,华为与思科的另一家竞争对手3COM迅速展开了合作,并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通讯专家亲往华为核对研发流程,最终得出结论:华为和思科的产品重合度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