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双十一”购物节的“战利品”( 四 )
文章插图
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上渔村的石先生(右)、陈先生(中)、苏先生(左)都是渔排上的渔民,他们平时靠海吃饭。“双十一”期间,他们趁着打折购买了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等东西,有给自己的,也有给家人的。他们非常感谢中国电商平台的发展,让他们在偏远的地方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想要的产品,特别是疫情期间,电商购物给了他们更大的帮忙。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东明 摄
文章插图
四川成都,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大二学生罗湘在宿舍展示自己的“双十一”战利品,价值59.9元人民币的洗衣液套装。她说每年的“双十一”对自己和寝室几位室友来说都没什么特别之处,尤其考虑到“双十一”期间相对较慢的物流速度,她们通常没有在此期间囤货的习惯。这次购买的洗衣液是宿舍生活中的必需品,只是恰巧用完了,才在“双十一”期间下了单。 中新社发 余沁雪 摄
文章插图
生活在黑龙江哈尔滨的戚欣茹在“双十一”期间总共花销3000多元人民币,主要购买了日用品、小家电以及孩子的课外读物和玩具。她觉得相比往年,今年“双十一”促销的商品中,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逐渐增多,而一些奢侈品类的商品相对减少。同时,因为今年“双十一”持续的时间较长,大家不是集中一天去买,也就避免了一些冲动消费,相对来讲自己的消费也更加理智了。 中新社采访人员 吕品 摄
文章插图
家住辽宁沈阳的刘畅是一位国企员工。今年的“双十一”期间,她在网上购买了两袋大米和许多化妆品。在经历疫情后,为了减少与人接触,她很多生活用品都是在网上购买。 中新社采访人员 于海洋 摄
文章插图
张丽娜在宁夏银川市经营着一家服装店,2019年她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她开始对新家进行装修。这次“双十一”,新房内的家电以及卫浴,她都选择了在网上购买,自己从11月1日开始选购,没过多久就变成了一名“尾款人”。 中新社采访人员 于晶 摄
文章插图
“双十一”期间,江苏南京的市民辛先生购物总计支出约4000余元人民币。疫情发生以来,原本就热衷户外运动的他,更加注重健康、增强体能体质,所以今年他还特别购买了蛋白质粉、鱼油胶囊等健康保健品。同时,他还购入了一些户外露营装备。他认为,在互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当下,移动设备为人们提供了随时购物的条件,也使得商家促销活动愈发频繁。此外,消费大数据对客户消费频次和偏好的智能分析越来越精准,所以他觉得,或许以后“双十一”将天天都在。 中新社采访人员 泱波 摄
- 空调|让格力、海尔都担忧,中国取暖“新潮物”强势来袭,空调将成闲置品?
- 同比|亚马逊公布“剁手节”创纪录战绩:第三方卖家全球销售额超48亿美元 同比大增60%
- 闲鱼|电诉宝:“闲鱼”网络欺诈成用户投诉热点 Q3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 整形美容|双十一医美不良事件高发 热玛吉风险高 业内:医美职业打假人太少
- 人民币|天猫国际新增“服务大类”,知舟集团提醒入驻这些类目的要注意
- 产业|前瞻生鲜电商产业全球周报第67期:发力社区团购!京东内部筹划“京东优选”
- 技术|做“视频”绿厂是专业的,这项技术获人民日报评论点赞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
- 面临|“熟悉的陌生人”不该被边缘化
- 研发|闽企制伞有“功夫”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