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宝宝腹痛腹泻 不是肚里有虫就是吃错东西?
腹痛、腹泻作为常见小儿突发性疾病,总让家长们猝不及防,往往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肚子里有虫子了?该不会是吃错了东西?并根据这些直观判断,给孩子吃一些驱虫药或止泻药。可是,这种判断很可能不够全面,或者说是非常片面的,乱吃药也有风险!
宝宝拉肚子不一定跟食物有关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小儿消化系统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容易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小儿出现腹泻原因很多,由于饮食因素所导致的腹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简单来讲,小儿腹泻的病因有以下两大类:
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1、感染性因素包括肠道内的感染、肠道外的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细菌感染包括致腹泻的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沙门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菌感染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常见;寄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肠道外感染也可产生腹泻症状,例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等。
2、非感染性因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喂养不当,比如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了食物的品种,食入肠道刺激物等都可能引起腹泻病;还应注意小儿对牛奶或者大豆制品过敏所引起的腹泻。此外,气候因素比如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小儿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者天气过热等使得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小儿消化功能紊乱,都会导致腹泻。
注意观察腹泻同时是否发热
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多种,通过了解常见不同类型腹泻的症状,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避免小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重度脱水。
对于不发热的“拉肚子”,可以给予小儿简单饮食,如吃点清淡的米粥、面条,加点少油的青菜等。除非特殊情况,不建议禁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伴随腹泻还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化验个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当小儿出现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便常规还大致正常,要小心病毒肠炎。
除此之外,孩子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干,甚至精神状态不好等,要注意小儿是否出现了脱水,及时就医。
文章插图
肚子为啥疼 根据病史看原因
小儿腹痛同样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小儿的年龄较小,难以准确地对腹痛进行描述; 另外,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还存在哭闹不安、拒食以及拒绝配合医生检查等情况,家长也由于焦急和不了解,难以正确叙述孩子的症状。一般来说,腹痛可以根据病史区分不同原因:
1、年龄
不同年龄小儿的腹痛,病因通常有所区别。如3个月以下的幼婴常常发生肠痉挛,这是由于吞咽空气过多或喂养不当所致;两岁内小儿常见的是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年长儿多见于过敏性紫癜、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等。
2、腹痛发生的急缓
起病急缓对于判断病因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胃肠道穿孔、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等。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等等。对于原有慢性腹痛者,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或突然剧痛,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3、腹痛的性质
腹痛可分为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或轻度隐痛。阵发性疼痛或绞痛多为梗阻性疾病,热敷或局部进行按压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空腔脏器的痉挛。如果小儿出现持续腹痛加剧,多为胃肠穿孔。持续性钝痛,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常为腹腔脏器炎症、包膜牵张,肿瘤以及腹膜脏层受到刺激所致。隐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放射性疼痛为一个局部病灶通过神经或邻近器官而波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大叶性肺炎引起同侧上腹部疼痛。腹痛伴排粪或排尿困难,可能为粪块堵塞或尿路感染、结石。
4、腹痛出现的部位
一般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一致,如:右上腹痛常见胆道蛔虫症以及同侧的胸膜病变或大叶性肺炎;剑下疼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右下腹痛以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可能性最大;左下腹痛要想到便秘或菌痢的可能性;脐部疼痛以肠蛔虫症及急性肠炎为多见;全腹剧烈疼痛,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多提示为原发性腹膜炎;阑尾炎最早可出现脐周、中上腹痛,6-12小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痛。
- 婴儿|了解婴幼儿运动发育轨迹及标准。自我判断宝宝发育的早or晚?
- 模仿|宝宝婴儿时期有这3种表现,暗示大脑发育好,多半是个“聪明娃”
- 灵魂|“唐氏宝宝”该生吗?孕妈灵魂发问,医生的话让人心碎!
- 怀孕期间|怀孕之后孕酮过低怎么办?或许这样做,更有助于宝宝发育
- 怀孕期间尽可能的少|孕妈妈们小心哦~这4种水果尽量不要碰,影响宝宝发育!
- 哮喘|孕妇在怀孕之后少吃高脂肪含量食物,降低宝宝得哮喘的几率
- 事孕妈|怀孕后三件事孕妈最好别做,容易在宝宝身上留下“胎记”!
- 婴幼儿|婴幼儿游泳——宝宝人生中的第一健身运动
- 擦药|孩子湿疹反复痒到哭,擦药又怕激素?做好这4点,宝宝少受罪!
- 规律|0~3岁宝宝大动作的发展规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