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手机游戏、贪玩,而是……
我们身边总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手机游戏毁掉的。
都是游戏的错!!!
然而,有个事实,家长们需要正视:
文章插图
知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针对的对象是1000名未成年孩子。
结果,在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她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相比游戏等外界因素来看,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
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这些话,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
孩子们都不是机器,他们会思考、会联想。
这种“惩罚方式”,虽然没有造成身体上的伤痕,但孩子的心灵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所以,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手机游戏,不是贪玩,而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文章插图
三个孩子,均被脱掉了上衣。
身上画满了父母对他们的“言语伤害”。
文章插图
其中第一个孩子,拿着一份试卷,上面显示他只考了26分。
预感到自己将会迎来一顿迎头痛批,他非常紧张,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看起来怯怯的样子。
果然,父母看了试卷后,对他说:
他的内心,更加惶恐、自卑。
文章插图
第二个孩子,拿着一个足球,神情中没有像第一个孩子那样的紧张和怯懦。
他刚刚和小伙伴赢得了一场球赛,看上去似乎还挺自豪,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正准备等待父母的夸奖。
谁料一到家,他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文章插图
第三个孩子,眼神更加无助,楚楚可怜。
看得出来,他刚打碎了家里的一个花瓶,于是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海报的制作人,刻意把这些话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他用这种方式向全体父母提出警告:你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别不当回事,它们已经在孩子心里烙上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而在中国,68%的家长都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
有些甚至是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带给孩子的伤害,却是实打实的。
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这一点。
但其实你长期对孩子语言暴力,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最终控制不住自己,要么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要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在一个超市里,孩子正在玩手机,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了他几句。
两人起了争执。
这时候,父亲无意中想出“一招”激将法,对孩子说:
随后,从腰间拔出一支手枪,上好膛,放在柜台上。
他很笃定自己平日里骂惯了的“窝囊”儿子,肯定不敢拿枪,于是还特意把扳机一头朝向他,仿佛在挑衅一般。
但令父亲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孩子马上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扳机。
一切看起来行云流水,孩子没有丝毫犹豫!
虽然这起事件发生在国外,但这位父亲的做法在国内也极其普遍。
区别只是,国外的父亲有枪,而国内没有。
极端的父母不分国籍,从语言暴力上来看,都是一个样子。
很多人不理解,怎么一句看似普通的“有种你就去死啊”,就真的让一个孩子拿起手枪自杀?
这句话,其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平时的冷嘲热讽,还有那些过激的话,都积压在孩子身上,就像是一层层巨石,越垒越多。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为了调查青少年犯罪的真相,他们找到六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看了一下,发现这六个青少年罪犯提起最多的,就是父母曾对他们说的那些“难听的话”。
文章插图
- 别人|李玫瑾:“穷人家的孩子”特征明显,根本藏不住!
- 差距|李玫瑾:“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 衣服|李玫瑾:不要给女儿打扮得太“精致”,别不信,是为孩子好
- 发育|哈佛心理学教授:大脑发育高峰期只有三个,为了孩子至少抓住一次
- 心理上|李玫瑾:养育男孩,家长在这3件事上越“舍得”,孩子越有出息
- 家长们|娃越聪明越难带?李玫瑾:若孩子有这3种表现,家长就偷着乐吧
- 李玫瑾|李玫瑾:“穷孩子”身上有3个特征,一眼就能看出,想瞒都瞒不住
- 孩子|李玫瑾:想孩子现在顶嘴,未来会感激你,不应打骂而是多说3句话
- 兴趣班|李玫瑾教授给孩子报这3种“兴趣班”纯属浪费,孩子也学不到啥
- 高智商|李玫瑾:2种奇怪动作,其实是高智商的表现,父母别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