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提要:【刘润|勤劳能创富,却未必能分到财富】因为底层逻辑在面临变化的时候,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会产生出新的方法论。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的话,是这样: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如果说只掌握各行各业的“干货...
按关键词阅读: 融资 b轮融资 B轮 迅蚁 章磊 九合创投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刘润,整编:若然,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如何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看清本质,学会批判性思考,高效率地学习呢?
那就是看到一件事的底层逻辑。我们常说,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因为底层逻辑在面临变化的时候,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会产生出新的方法论。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的话,是这样: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
如果说只掌握各行各业的“干货”方法论,那只是“授人以鱼”,只要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适用。但如果掌握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了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润米咨询创始人,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刘润,在《底层逻辑》一书中,把这种底层逻辑分为: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和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读完全文,你将了解:
1.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2.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3.人生的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4.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5.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不一定能分到财富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刘润认为,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即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和商人的对错观。
文章插图
举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这是谁的错?
法学家会说,这是A的错,这是蓄意谋杀。
如果证据确凿,在法学家眼中,这就是A的错。但是,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
经济学家会说,是工地C的错。
经济学家是这样考虑的,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进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的门锁上的成本高得多,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但是以后所有工地的拥有者就都会把门锁上了,于是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所以, 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 虽然听上去不合理,甚至有点反直觉,但有时比纯粹的“道义”更有长远的效果。
商人会说,是受害者B的错。
不管惩罚坏人A,还是惩罚工地C,受害者B都无法起死回生。整件事情中,受害者B的损失最大。B只能怪自己,不该笨到被A欺骗。这样,才会保护B自己。所以, 商人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是非对错 。
所以,讨论是非对错时,其中的底层逻辑是:1,立场不同,结论也会不同。2,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如果要受损失的人是你,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
在这一个章节,作者还阐述了关于公理体系和逻辑推演的底层逻辑。
在数学这个有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大师们几乎从不吵架。为什么?因为在有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只有能证明的和不能证明的。大师与大师的差异,是智商的差异,不是口才的差异。
但是,大部分学科领域,是没有公理体系的,比如经济学。因为没有公理体系,只靠逻辑演绎,想要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他们遇到的挑战,远不如数学那么单纯。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模型,但是只要举出支持的例子,就总有人举出反对的例子。
中国人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研究方法”:文人相轻。数学家们说,我们才不相轻,我们相杀。不服就干,生死看淡。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别,又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是,这种“你们都对”,就给学习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你们都对,那我学谁的“更对”呢?
刘润认为, 一是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就是很多门派的经济学都要学一学,比如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凯恩斯、罗纳德·科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等。
二是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 因为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一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力。所有的观点,理论上都可以被驳倒,但至少能举出反例。刘润认为,验证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一个经济学观点,不仅要看你是否认同能证明它的例子,更要看你是否理解能推翻它的例子。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596112H021.html
标题:刘润|勤劳能创富,却未必能分到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