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孩子从叫“妈妈”改叫“妈”,一字之差,却有大不同
孩子离开母体后的啼哭是在告诉世界他的到来。有人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父母再经历一次成长。”的确,从孩子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再到勇敢大步向前不断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每个过程都是值得记录的。
就孩子学会说话而言,因为很多时候母亲长期在孩子身边陪伴的原因,孩子说话的第一声都是“妈妈”。然而有的宝妈就会发现在孩子慢慢长大后就不会叫“妈妈”了,而是叫“妈”。这一细小的变化往往会让很多宝妈的心情变得复杂不安,张月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章插图
张月和丈夫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的出生为小两口本就幸福的生活又增加了一些甜蜜。让张月夫妻二人更开心的是,女儿继承了他俩的优点,眼睛水灵有神,笑起来还有酒窝,尤其是女儿经常叫张月“妈妈”的声音,更是让人非常讨喜。
但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张月发现女儿和自己交流的话语减少了,有的时候也不叫自己“妈妈”了,而是叫“妈”。张月心思细腻,感觉女儿心里有其他事情,想要和女儿沟通但每次女儿的回答都是:“妈,你想多了,我就是不想那样称呼你。”
左思右想下,张月和经常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说出了自己的心结,丈夫听后,劝导张月说:“孩子长大了,只是感觉还像以前那样叫你会显得自己没有成长罢了。”张月听后,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小失望但也接受了丈夫所说。
文章插图
从“妈妈”到“妈”称呼的背后,蕴含着孩子怎样的变化呢?
1、孩子开始注重外界的看法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观察自己和外界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比如,很多人都会说;“我妈今天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说:“我妈妈。”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把“妈妈”变为“妈”。
文章插图
2、孩子渴望独立
很多时候孩子是通过一些变化表现出来的,相应地,孩子渴望独立也可能就是从称呼上改变的。从“妈妈”变成“妈”可能就代表着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减少,想要自己做事情。
文章插图
3、孩子和家长存在隔阂
有时候,亲昵的称呼就是感情好的表现。从“妈妈”到“妈”的变化,不仅仅是字数的减少,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对父母的亲切感减少了。尤其是孩子和父母经常分隔两地的家庭更要注意到这一点。
其实,孩子心理出现了变化也意味着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发生改变了。
文章插图
那么,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让孩子独立
就如同我们上面所说,孩子渴望独立,那么家长就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
2、适当的放手
文章插图
有时候家长喜欢事事都给孩子安排好,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过多地管教只会让孩子变得烦感。这时候,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可以成为一种好的办法。
文章插图
【 一字之差|孩子从叫“妈妈”改叫“妈”,一字之差,却有大不同】其实,有时候称呼的变化也可能是孩子的无心之举,并没有其他想法。但孩子的变化成长的同时父母是否需要改变呢?这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地方。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