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市|蚂蚁的出路与监管的边界:蚂蚁为什么要拆?是不是必须增资?( 五 )
至于之前马云外滩激辩监管事件 , 与其说监管给蚂蚁小鞋不如说蚂蚁的姿态全面引爆了监管之前的担心 , 金融委的决策又给了监管部门快刀斩乱麻的底气 。 从政策面上讲 , 大开绿灯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主导精神 , 鼓励蚂蚁在境内科创板上市是经济正确、政治正确的双重选择 , 而如今国务院金融委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扶持实业、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定调才是经济正确与政治正确 。 一个月不到 , 两种环境大相径庭 。
3、蚂蚁的态度
监管让不让上市是一方面 , 蚂蚁也当有自己的考虑 。 监管合规及公众的质疑 , 使得估值重构、重新定价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 但定价为68.8还是58.8 , 或者更低 , 在监管未明朗前都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依据 , 短时间内选择再上市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必须为新的故事重新找一套说辞 。 同时前文所述蚂蚁将面临整体上市还是拆分上市的选择 , 投资方、股东方的诉求当然是高估值尽快上市 , 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选择迅速上市 , 则会面临着更大的舆论压力和估值压力 。 上市后再整改、拆分与整改、拆分后再上市 , 似乎选择后者更加理智 。
当然 , 分析总是分析 , 局外人很难看清蚂蚁自身的上市选择 , 或迫于资本的压力或迫于市场的压力 , 甚至对业务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的担忧与不自信 , 短期勉强上市也尚未可知 。
未来监管与蚂蚁的博弈
一、蚂蚁是不是必须增资?
按蚂蚁当下的议价能力 , 即使不通过与银行的联合贷款业务来撬动杠杆 , 也能通过助贷的形式驱动一部分银行与其合作 , 蚂蚁自己只做营销与科技赋能、收取纯粹的科技服务性收入 , 由银行100%出资 。 我相信当下有一部分银行与蚂蚁的合作就会采用这种模式 。
但是 , 这种模式下 , 有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 , 蚂蚁一旦没有了直接贷款的服务模式 , 则其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使其在数据获取、征信查询授权、贷后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 除此之外 , 对银行来说 , 如果蚂蚁不拿出真金白银作为信心的支撑 , 凭什么相信蚂蚁推荐的资产质量与评分标准?劣后没有了 , 甚至心理上的共担风险也没有了 , 银行评审有什么底气?蚂蚁很多的数据除了可以合法提供给银行的那部分外 , 实际上还有其商业生态产生的客户隐私等不能公开使用的东西 , 那个1%-2%的联合贷款貌似不重要 , 但实际上仍起到信息对称与数据交换的替代作用 , 在撬动银行杠杆中发挥的作用并不为外界所知 。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银行能不能自建风控的问题 。 笔者在《蚂蚁上市 , 金融科技镀金时代结束》一文中详细描述过这个问题 , 此处不再重复 。 从当下蚂蚁与银行的合作产品与合作方式看 , 银行是不可能自建核心风控的 , 因为长尾客群在银行的视野范围内的数据很少、风控维度严重缺乏 , 而这些数据又是蚂蚁核心的价值 , 一旦完全提供给银行 , 蚂蚁的客户就会被银行抢走 , 银行可以此独立完成授信 , 并通过后续服务形成对客户的长期影响力 , 而不再需要蚂蚁参与 。 蚂蚁十亿客户要不了一两年 , 就多数将变成银行的客户 , 毕竟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信贷策略 , 现在很多银行也会玩 , 缺乏的只是数据支撑而已 , 而且消费信贷也基本不需要连续的数据 , 够入门槛即可 , 银行次年可以通过征信约束、支付服务等形成连续授信机会 。
- 北京日报|新疆这两县也实现脱贫,北京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 北京日报|“来逛朕的园子吧”!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号”
- 扬子晚报|谁拿了ATM机台面上的5000元 民警通过监控一路“追踪”
- 趣头条|大众集团最新五年投资计划 对未来技术的投资增加到730亿欧元
- |首批四大科创50ETF将上市 科创板再添普惠型投资工具
- 大猫财经|变脸比翻书快?乐歌董事长教科书般的神操作:韭菜就要这样割
- 网易财经|债圈惊雷,信用是用来擦手的
- 星座小桔子|林书豪被CBA公司罚款,按照他的性格,不差55万,就看啥时候给!
- 天齐锂业|深陷泥潭的锂业巨头,还会有机会逆袭吗?
- 区别|主板与中小板的区别在哪?